精蓝敞幽麓,我至喜新晴。
欲借伊蒲供,饱听钟磬声。
松风有馀籁,岚气不胜清。
试问安禅者,能忘入世情。
精蓝敞幽麓,我至喜新晴。
欲借伊蒲供,饱听钟磬声。
松风有馀籁,岚气不胜清。
试问安禅者,能忘入世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后探访上方寺的愉悦心情与深刻感悟。首句“精蓝敞幽麓,我至喜新晴”以“精蓝”指寺庙,巧妙地将寺庙置于幽静的山麓之中,而“新晴”则暗示了天气的转变,为访寺增添了一抹清新之感。接着,“欲借伊蒲供,饱听钟磬声”表达了作者对寺庙中佛事活动的期待,以及对钟磬声的深深喜爱,这不仅是对宗教仪式的向往,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松风有馀籁,岚气不胜清”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元素——松风与岚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宗教的交汇处所感受到的纯净与和谐。最后,“试问安禅者,能忘入世情”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以自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如何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的思考,体现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探访寺庙时的所见所闻,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心灵寄托与精神追求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