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何处是,归榇但扁舟。
鹤向青城唳,马含白练愁。
琴书孤橐冷,蘋藻五湖秋。
赢得舆人颂,精灵逝不留。
垂虹何处是,归榇但扁舟。
鹤向青城唳,马含白练愁。
琴书孤橐冷,蘋藻五湖秋。
赢得舆人颂,精灵逝不留。
这首明代佘翔的《挽孙司理(其二)》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挽歌画面。首句“垂虹何处是”,以垂虹象征孙司理的英魂已逝,不知所踪,暗示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次句“归榇但扁舟”则写孙司理的灵柩仅凭一叶扁舟运送,流露出送行者的孤独与悲凉。
接下来,“鹤向青城唳,马含白练愁”通过鹤的哀鸣和白马的愁容,进一步渲染出哀伤的氛围,将孙司理的离世比作自然界的生离死别,显得更加动人。诗人运用“琴书孤橐冷,蘋藻五湖秋”描绘孙司理生前的清贫和高尚,即使身在旅途,他的精神世界依然保持着高洁。
最后两句“赢得舆人颂,精灵逝不留”表达了人们对孙司理的敬仰和惋惜,虽然他的肉体已逝,但精神永存,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蜀道蚕丛,是贱子旧游之地。
曾梦到峨眉绝顶,天风吹翠。
丞相祠环松柏古,锦官城锁芙蓉媚。
最悤悤、玉垒过浮云,英雄气。公孙井,残蛙吠。
帝子庙,寒鹃泪。叹江山如此,兴亡偏易。
万甲裹来兵亦陡,五丁辟后山都碎。
只供他、细雨剑门行,诗人未。
港窄瞒鸥,堤宽信马,湘湾暝渡曾呼。
渔榔四起,潮尾送凉初。
听惯篷窗夜雨,灯边影、也恋江湖。
难忘是,系情烟柳,唤梦风蒲。
年芳飘泊尽,清愁泛剡,嫩约寻吴。
向蘋洲,吹笛旧泪都枯。
怕负春来桃叶,相思处、不为莼鲈。
还须待,移船海上,天地一琴孤。
江山总是伤心地,春来怕骑骄马。
少日情怀,久如死月,才向天边生霸。华年可借。
拚流落东吴,妓阑僧社。
频感词仙,飘零泪墨酒痕写。苏台柳酣花冶。
便红襟白项,乌燕都雅。
病榻光阴,欢场影事,赚得香桃一把。客何为者。
听恩怨吹多,玉箫声哑。水阁挑灯,待君同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