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独漉篇》
《独漉篇》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乐府曲辞

独漉独漉,山深水曲。水曲回桡,山深折轴。

黄鹄高飞,横绝四极。欲往从之,恨无羽翼。

转蓬离根,随风飞翻。游子不归,慆此华年。

骐骥不驾,谁别逸足。璞石不分,谁知良玉。

利剑在掌,可以割犀。全身忘国,安用臣为。

龙欲上天,势须浮云。岂无蹇修,不可以群。

(0)
鉴赏

这首《独漉篇》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首句“独漉独漉,山深水曲”以“漉”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水流曲折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接着,“水曲回桡,山深折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险峻与幽静,同时也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曲折。

“黄鹄高飞,横绝四极”一句,借黄鹄高飞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以及对束缚与限制的不满。“欲往从之,恨无羽翼”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飞翔,追求自由的心愿,但又因现实的局限而感到遗憾。

“转蓬离根,随风飞翻”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游子的漂泊不定,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游子不归,慆此华年”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游子迟迟未归的无奈与惋惜,以及对美好年华消逝的哀叹。

“骐骥不驾,谁别逸足”一句,以骏马不被驾驭为例,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忧虑。“璞石不分,谁知良玉”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人才识别与价值发现的重要性,暗含了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呼唤。

“利剑在掌,可以割犀”以利剑比喻才华与能力,强调了个人才华的重要性和潜力的发挥。“全身忘国,安用臣为”则是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自我实现之间平衡的思考。

最后,“龙欲上天,势须浮云。岂无蹇修,不可以群”以龙欲上天需借助浮云为喻,表达了对理想实现的期待与对合作与支持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挑战。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现实、人才、忠诚等多个主题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柬秦山人

闻君入城去,昨为秋光还。

霜警栖松鹤,风鸣近海山。

破炉思药气,病肺想童颜。

独步松萝影,残蝉待款关。

(0)

秋日同梵音留滞乌径山庵戏作

天南七载一孤僧,只有良朋念不胜。

才折莲花辞海国,拟将秋色到毗陵。

风烟负我登临去,羁旅伤人岁月增。

荒径绕残山月堕,微微寒影佛前灯。

(0)

宿水月宫迟舟东归

迢遥几度到江头,江上萧条昔日愁。

远近绿芜深破院,微茫烟水老渔舟。

残云断尽天逾阔,好月初来望似秋。

今夜且同鸥鹭宿,明朝应与逐东流。

(0)

立春日作

晓起石桥望,空怜物色新。

鸟声先客梦,云气湿轻尘。

岁月同谁老,江山此日春。

茫茫荒陇上,寒尽几归人。

(0)

寿王仲锡臬宪·其九

五色云丝绣锦肠,谁言缃帙有文章。

笔头到处江山动,食字神仙慧业香。

(0)

荔支诗·其十四

一曲歌残唐祚衰,华清犹见草萋萋。

佳人本爱徵方物,好把虬珠付马蹄。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