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得膏泽,荞花香满村。
稍令催科帖,迤逦不到门。
我有贤太守,手抚疮痍痕。
未遽舍我去,寿公福祉繁。
一饱诚难得,敢忘肉骨恩。
争看刺史天,扶携上墙垣。
忽惊麋鹿姿,中有诚意存。
顾予一廛氓,聊诵野老言。
岁晚得膏泽,荞花香满村。
稍令催科帖,迤逦不到门。
我有贤太守,手抚疮痍痕。
未遽舍我去,寿公福祉繁。
一饱诚难得,敢忘肉骨恩。
争看刺史天,扶携上墙垣。
忽惊麋鹿姿,中有诚意存。
顾予一廛氓,聊诵野老言。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时节,一场甘霖降临,荞麦花香弥漫整个村庄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诗中提到的“催科帖”指的是官府催缴赋税的通知,而“迤逦不到门”则暗示了在贤明太守的治理下,百姓得以安宁,官府的催征并未打扰到他们。
接着,诗人赞美了这位太守,称其为“贤太守”,并形容他如同手抚疮痍,用心治疗百姓的疾苦。尽管太守可能即将离开,但诗人坚信太守的仁政将长久惠及百姓,带来丰盛的福祉。面对生活的不易,“一饱诚难得”,但诗人不忘太守的恩德,表达了对太守的感激之情。
最后,诗人以“刺史天”比喻太守的英明和威严,描述了百姓们在太守的引领下,共同参与建设家园的情景。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界的意象,如“麋鹿姿”,象征着太守的仁慈与百姓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人也自谦地表示,自己作为普通村民,只能通过吟诵老农的话语来表达对太守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诗人对贤明政治的向往和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天边五老匡庐友,冥冥呼吸通南斗。
掀髯箕星忽箕扬,长风吹落彭湖傍。
湖上落星石,箕星化下□。
群仙诉帝帝不怒,犹遣白龙驱瀑布。
飞流一洗南箕羞,更与老人清杖屦。
锦屏之下置香炉,俨若仙家祝寿图。
为问泰山丈人石,近时书信有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