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寺》
《山寺》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古朴的山寺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教遗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历史沧桑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这几句诗通过山寺古旧的石壁和雕刻精美的龛室,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百身一莓苔"则是对佛像覆盖苔藓的描写,暗示着岁月的侵蚀和遗忘。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这里,诗人表达了即使是宏伟的佛教建筑,也难免沦为尘土,而那些传说中龙象之类神圣生物的悲泣,更能触动信徒的心弦。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这段落中,诗人描绘了一位使君的到来,他骑着紫马,从西方而至,可能是指佛教的传入。树木和江水都在静谧地守候着,使君和山僧之间的对话,则是在探讨建筑的倾颓。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最后几句诗中,多罗树和莲华台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清净。诸天鬼物无猜疑,是对宗教宽容性的赞美。随后的几句则是对士兵、穷子以及高人的命运的同情,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苦楚和对道德修行之艰辛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还通过佛教元素探讨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层意义。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五十四

青山为家,白云作户。稳密田园,鸦飞不度。

鼓腹台前一转头,不觉四月二十五。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六十三

笑密庵巧,喜松源拙,扫临济喝,折德山棒。

自谓不蹑前脩,又道抛三放两。

自谓无法与人,又道开口不在舌头上。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四

诸佛机,祖师意。百草头,双眉底。

不可得而一,不可得而二。

赵州关即且置,云门曲作么生。

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四九

五髻峰头望海东,烟重重又水重重。

同人相见论心事,又得西来一信通。

(0)

丰干寒拾赞·其一

只解踞虎头,不解收虎尾。

你若讦露人,人也讦露你。

出没虎声中,卷舒牛迹上。

半是小儿嬉,半是大人相。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八十七

风前敲落珊瑚枝,白玉鞭头直下垂。

要识香林家住处,水晶宫殿草离离。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