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古朴的山寺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教遗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历史沧桑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这几句诗通过山寺古旧的石壁和雕刻精美的龛室,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百身一莓苔"则是对佛像覆盖苔藓的描写,暗示着岁月的侵蚀和遗忘。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这里,诗人表达了即使是宏伟的佛教建筑,也难免沦为尘土,而那些传说中龙象之类神圣生物的悲泣,更能触动信徒的心弦。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这段落中,诗人描绘了一位使君的到来,他骑着紫马,从西方而至,可能是指佛教的传入。树木和江水都在静谧地守候着,使君和山僧之间的对话,则是在探讨建筑的倾颓。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最后几句诗中,多罗树和莲华台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清净。诸天鬼物无猜疑,是对宗教宽容性的赞美。随后的几句则是对士兵、穷子以及高人的命运的同情,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苦楚和对道德修行之艰辛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还通过佛教元素探讨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