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恭和御制赐进士诗韵二首·其二》
《恭和御制赐进士诗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袁说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尧言不数汉文章,漫说唐人万丈光。

百辟共知尊上指,群儒何止戴言扬。

丝纶甫幸来中禁,琬琰俄欣奏上方。

京邑小臣观盛事,愿输忠悃赞明康。

(0)
注释
尧言:尧帝的教诲。
汉文章:汉代的文章。
漫说:不必说。
唐人万丈光:唐朝人的辉煌。
百辟:众多官员。
尊上指:尊崇圣上的旨意。
群儒:儒家学者。
戴言扬:颂扬美德。
丝纶:皇帝的诏书。
甫幸:刚刚有幸。
中禁:皇宫。
琬琰:珍贵文献。
俄欣:很快。
奏上方:呈给皇上。
京邑小臣:京城的小官。
观盛事:见证盛大的景象。
忠悃:忠心。
赞明康:辅佐国家的繁荣昌盛。
翻译
尧帝的教诲无需与汉代的文章相比,更不必提唐朝人的辉煌光芒。
众多官员都明白尊崇圣上的旨意,不只是儒家学者颂扬他的美德。
皇帝的诏书刚刚有幸进入皇宫,珍贵的文献很快就要呈给皇上。
作为京城的小官,我有幸见证这盛大的景象,愿意尽忠心来辅佐国家的繁荣昌盛。
鉴赏

这首宋朝袁说友的诗《恭和御制赐进士诗韵二首(其二)》以谦逊而崇高的语气,表达了对皇帝圣明与文治武功的敬仰。首句“尧言不数汉文章”暗喻唐太宗的文治不及古代贤君尧舜,但并不贬低唐朝,而是以谦虚的态度肯定前朝成就。接着,“漫说唐人万丈光”进一步强调,即使是唐代的辉煌也不足以与当世皇帝相比。

“百辟共知尊上指”描绘了皇帝的权威和群臣的忠诚,他们共同遵从皇帝的智慧。“群儒何止戴言扬”则赞美儒生们对皇恩的颂扬,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誉,而是真心实意地推崇。

“丝纶甫幸来中禁”中的“丝纶”代指皇帝的诏令,表达进士们受到皇帝亲自垂青,得以进入中枢。“琬琰俄欣奏上方”则形容这些人才华横溢,很快就能在朝廷上大展宏图。

最后两句“京邑小臣观盛事,愿输忠悃赞明康”表明诗人作为京城小臣,目睹这一盛世景象,深感荣幸,并决心尽忠职守,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恭维和赞美的方式,展现了对皇家权威的尊重以及对文治盛世的热烈期盼,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忠诚和文化自信。

作者介绍

袁说友
朝代: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猜你喜欢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其六烂柯台

玉行敲断欲生尘,翻手那知局面新。

到了不妨饶一著,旁观自有识机人。

(0)

早春山中·其三

兰未曾芽柳未丝,是渠春早是春迟。

草塘寻见春风处,问讯如何自不知。

(0)

记画

閒云古木山藏寺,野渡孤舟水落矶。

秋色无人空黯淡,竹门未掩待僧归。

(0)

书手实簿

随缘常住薄于秋,不了钟鱼粥饭头。

叹息结绳人远矣,例教吾负剡藤羞。

(0)

福唐元夕三首·其二

薄薄春衫新缕金,樽前风细怯轻阴。

酒香隐约生红粉,正与桃花共浅深。

(0)

福唐元夕三首·其三

灯外风摇沽酒旆,月中人数卖花钱。

少年心绪如飞絮,争逐遗香拾坠钿。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