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言不数汉文章,漫说唐人万丈光。
百辟共知尊上指,群儒何止戴言扬。
丝纶甫幸来中禁,琬琰俄欣奏上方。
京邑小臣观盛事,愿输忠悃赞明康。
尧言不数汉文章,漫说唐人万丈光。
百辟共知尊上指,群儒何止戴言扬。
丝纶甫幸来中禁,琬琰俄欣奏上方。
京邑小臣观盛事,愿输忠悃赞明康。
这首宋朝袁说友的诗《恭和御制赐进士诗韵二首(其二)》以谦逊而崇高的语气,表达了对皇帝圣明与文治武功的敬仰。首句“尧言不数汉文章”暗喻唐太宗的文治不及古代贤君尧舜,但并不贬低唐朝,而是以谦虚的态度肯定前朝成就。接着,“漫说唐人万丈光”进一步强调,即使是唐代的辉煌也不足以与当世皇帝相比。
“百辟共知尊上指”描绘了皇帝的权威和群臣的忠诚,他们共同遵从皇帝的智慧。“群儒何止戴言扬”则赞美儒生们对皇恩的颂扬,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誉,而是真心实意地推崇。
“丝纶甫幸来中禁”中的“丝纶”代指皇帝的诏令,表达进士们受到皇帝亲自垂青,得以进入中枢。“琬琰俄欣奏上方”则形容这些人才华横溢,很快就能在朝廷上大展宏图。
最后两句“京邑小臣观盛事,愿输忠悃赞明康”表明诗人作为京城小臣,目睹这一盛世景象,深感荣幸,并决心尽忠职守,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恭维和赞美的方式,展现了对皇家权威的尊重以及对文治盛世的热烈期盼,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忠诚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