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上先生教子时,义方题榜贴亭楣。
当年此地开师席,今日其言入制词。
乡里共传为盛事,鬼神相助使前知。
后人若续成都记,第一详书不可遗。
繁上先生教子时,义方题榜贴亭楣。
当年此地开师席,今日其言入制词。
乡里共传为盛事,鬼神相助使前知。
后人若续成都记,第一详书不可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由,号东坡)的好友文同所作,表达了对朋友周思道被诏立为进士后的祝贺与赞扬。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朋友的骄傲和喜悦。
"繁上先生教子时,义方题榜贴亭楣。"
这两句描绘了周思道在其家乡授课的情景,他不仅是一位受到尊敬的先生,而且他的智慧与学识已被官方认可,荣登进士之榜,并且还在家中的亭子上留下了题名,这是对他学问与品德的双重肯定。
"当年此地开师席,今日其言入制词。"
诗人回忆起周思道曾在这里授课,如今他的言论已经成为朝廷制定法令的重要参考,这不仅彰显了周思道学识的深厚,也证明了他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
"乡里共传为盛事,鬼神相助使前知。"
家乡的人们都将这件事视作荣耀,并且认为这是天意所授予,使得人们提前就能预见到周思道的成功。
"后人若续成都记,第一详书不可遗。"
诗人希望后世如果要记录成都的历史,那么周思道的故事一定要被详细地记载下来,不可遗漏。这表明了诗人对朋友伟大成就的珍视,以及希望他成为历史上永恒记忆的一部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周思道的学问与成就,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才子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科举成功的重视,以及个人荣誉对家族和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我欲借君香雪之素壁,障予山中玉雪之空亭。
亭空壁素了无物,惟见虚白一色洞杳冥。
宴坐契元始,忘世兼忘形。
嗤彼尘俗人,两眼那能清。
蓬莱之山仙子窟,玉作楼台银作阙。
岂无瑶草弄朝烟,亦有琼花迷夜月。
羽衣道士乘素鸾,引手招我青云端。
翩然高举游八极,下视五岳烟雾何漫漫。
忆昔待月钱唐秋,眼寒桂树枝相樛。
桂枝半蠹花不实,折之不得令人愁。
帝乡幽燕邈吴越,还向山中弄明月。
闻道君家待月坛,坛空风露何漫漫。
便欲因之溯寥廓,倒骑玉蟾飞广寒。
广寒宫殿殊清绝,素娥婵娟皎如雪。
笑指桂树对我言,留取高枝待君折。
待君折,须几时。
明年八月会相见,付与天香第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