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正时便是惺,要知念处也无情。
无情知见真知见,到了参前即性灵。
一念正时便是惺,要知念处也无情。
无情知见真知见,到了参前即性灵。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所作的《阳明赠方吏部归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韵(其三)》中的第四句。湛若水以禅宗的视角来阐述心性的领悟,"一念正时便是惺"强调当念头纯正时,人即能清醒觉知;"要知念处也无情"进一步指出,真正的觉知是没有情感介入的;"无情知见真知见"强调这种无情感的洞察力才是真实的智慧;最后"到了参前即性灵","参"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禅宗的参悟,意味着当达到这种无我、无欲的境地,人的本性或灵性就自然显现出来。
整句诗通过禅修的意象,表达了湛若水对心灵净化和直指人心的修行道路的理解,体现了明代阳明心学中关于"致良知"的思想。
达士脱名检,高人落林丘。
体性未应殊,作用终不侔。
讲师得三昧,宗学贯九流。
曾对树说法,解使石点头。
劫火焚地水,慈云护松楸。
报恩心种种,阅古事悠悠。
香火三生愿,因缘再世游。
文辞重柳请,衣服许韩留。
殷勤翻短褐,博雅愧前修。
淳风日已薄,恩义不相维。
吏无得于民,民顾吏有辞。
政化本不立,刀笔事愈卑。
李侯今之人,而行古所为。
外有屠嘉直,内无五伦私。
锄奸如恶草,护民犹婴儿。
瀹河苏彼旱,劝粟哺尔饥。
从容方报政,代者俄及期。
庸吏推不去,良吏去复思。
谁欤观民风,入境采吾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