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讶人民遭难,岂知神佛依然。
失意必定如是,地理故致播迁。
莫讶人民遭难,岂知神佛依然。
失意必定如是,地理故致播迁。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社会动荡中人民与神佛命运的对比,以及失意与迁徙的普遍性。诗人通过“莫讶人民遭难,岂知神佛依然”这一对偶句,巧妙地揭示了在灾难面前,无论是人还是神佛,都无法独善其身,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信仰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接着,“失意必定如是,地理故致播迁”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人在遭遇挫折时的必然反应——迁移或流离失所。这里的“失意”不仅仅指个人的情感失落,更涵盖了社会变迁、政治动荡等更为广泛的意义。诗人通过“地理故致播迁”这一表述,暗示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强调了人在面对不可抗力时的无奈和被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社会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探讨。
苹花又绿江南岸,宾鸿带将寒去。
几许落梅愁,渺暗香何处。一春长是雨。
剩费却、翠篝沉炷。冷隔帘旌,润销窗纸,有人吟苦。
燕垒渍芹香,画堂永、关心去年情绪。
愁压曲屏深,更小山无数。溅裙前事误。
□□□、□□□□。□朱阑,不了销凝,移损秦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