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依稀见一班,山花灼灼强施丹。
能容丞掾歌呼处,信是平阳度量宽。
溪上有人归独晚,夜阑秉烛若为欢。
但筽草檄催诗债,何必重寻落蕊看。
春事依稀见一班,山花灼灼强施丹。
能容丞掾歌呼处,信是平阳度量宽。
溪上有人归独晚,夜阑秉烛若为欢。
但筽草檄催诗债,何必重寻落蕊看。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过所作,名为《次韵孙志康牡丹(其一)》。诗中描绘了春日里山花盛开的景象,以牡丹作为主要意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
首句“春事依稀见一班”,点明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但又略显稀疏,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珍贵。接着,“山花灼灼强施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花在春光中绽放的鲜艳与热烈,仿佛它们在努力地涂抹色彩,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能容丞掾歌呼处,信是平阳度量宽”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牡丹比作能够容纳官员歌颂之地的平阳,强调了牡丹的气度与包容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牡丹高贵品质的赞美。
后半部分转而描写了一幅夜晚的场景:“溪上有人归独晚,夜阑秉烛若为欢。”诗人通过描绘一位独自归家的人,在夜深人静时手持蜡烛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孤独的感慨。
最后,“但筽草檄催诗债,何必重寻落蕊看”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示自己被写作任务所困扰,甚至到了需要催促自己完成的地步,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但又意识到不必过分沉溺于回忆之中,应该珍惜当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时间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烝庶日凋敝,久贻宵旰忧。
中原有斗格,陋室仍诛求。
又闻大河奔,无复桑田收。
群情自嗷嗷,时论空悠悠。
下诏选朝士,传声典方州。
及兹数年来,令牧颇清修。
皇帝威信布,膏泽亦下流。
用副民社寄,庶答廊庙谋。
君才已历试,儒术素所优。
寒露承冰壶,黄钟播天球。
楚郢古名邦,廛市接车舟。
人多尚游贩,野有良田畴。
坐令书牒稀,行见疮痍瘳。
香凝棨戟静,雨洽桑麻稠。
问俗在抚摩,敷政尚怀柔。
三年屡丰穰,五裤成歌讴。
最书举劳绩,归来奏宸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