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懒逐少年场,僻地移尊野兴长。
径草眠烟侵坐席,天花落涧引行觞。
风飘弦管催黄鸟,尘带香帘出绿杨。
闻道兰亭好修禊,何如高咏竹间房。
春游懒逐少年场,僻地移尊野兴长。
径草眠烟侵坐席,天花落涧引行觞。
风飘弦管催黄鸟,尘带香帘出绿杨。
闻道兰亭好修禊,何如高咏竹间房。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在上巳节时于黄庄众芳亭举办雅集的情景,展现了文人雅士在自然美景中的闲适生活与精神追求。
首联“春游懒逐少年场,僻地移尊野兴长”点明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追逐世俗的热闹场面,而是选择在远离尘嚣的僻静之地,与友人共聚,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和野趣。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颔联“径草眠烟侵坐席,天花落涧引行觞”进一步描绘了聚会的场景。小径旁的青草仿佛在烟雾中沉睡,与坐席相接,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而花瓣随风飘落,落入山涧,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美感,也激发了诗人们举杯畅饮的兴致。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聚会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颈联“风飘弦管催黄鸟,尘带香帘出绿杨”则将画面转向了更为生动活泼的场景。微风轻拂,弦乐悠扬,似乎在催促着黄莺翩翩起舞。同时,香帘随风飘动,穿过了绿杨林,营造了一种既优雅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一联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展现了聚会中的欢愉与活力。
尾联“闻道兰亭好修禊,何如高咏竹间房”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集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此次聚会的不凡意义。兰亭修禊是中国古代文人雅集的传统活动之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前聚会的赞赏与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人雅集精神的追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文人雅集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美、崇尚精神自由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
呵钿绾翠,坐枣花帘底。华錜斜簪小鸦髻。
想妆成力怯、换了鸾衫,停半晌,才见盈盈扶起。
问名佯不说,浅笑低声,暗里牵衣教娘替。
众畔坐随肩、道是知情,却偏又、恁憨憨地。
也忒煞难猜、个人心,笑事事朦胧,这般年纪。
屈指前期,蓂荚刚周,欣逢此宵。
是钱偿营室,添来良夜,波浅银汉,退去秋潮。
驾鹊车娴,骖鸾路熟,渡口相携不用招。
欢情永,胜寻常仙侣,信爽蓝桥。
沈云犹认菰漂,笑再入、花源路未遥。
任凭肩语密,画栏重倚,低鬟巧乞,粉本频描。
衣曝才经,针穿依旧,健句何人快举飘。
风光好,看桐圭新茁,金井凉浇。
好清秋、江湖满眼,画船鸥鸟争路。
柔花嫩叶何人摘,两两轻舠如鹜。君莫误。
须珍重、迷离白露为霜处。滑丝凝箸。
忆千里东吴,未施盐豉,入洛旧时语。
青门外,苹末凉风微度。片帆乘兴归去。
此行但为鲈鱼鲙,那得关情如许。君莫妒。
须记取、青山红树空江渡。梦回鸣橹。
溯万顷平波,田田荇叶,欹枕对烟雨。
满目凄其,又早是、亭皋叶下。
忆当日、披裘过此,六花飞洒。
秋水一湾波写雁,青烟几点星分野。
问长驱、下泽尔何人,悠悠者。荒林畔,寒鸦话。
老柳上,渔罾挂。更浓烟衰草,迷离堪画。
客路惊看沙似雪,奚奴惯使车如马。
向玉河、冰底听流澌,归来也。
洞引云归,云联嶂起,峰峰不断。
笑几番、苔滑扶筇,藤袅罥衣绝项,才舒望眼。
可惜孙登仙去早,便长啸、空山有谁管。
小亭畔,爱拂拂天风,衫袖吹满。崖阴更寻细款。
试唤起石公情更懒。
借圆坡憩影,危流濯足,胜讨莫嫌归晚。
历历峭帆吹不落,带一片、夕阳红影颤。
且留恋,待宵深、月明飞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