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衰才尽懒挥毫,定有移文责鲁皋。
学到紫阳今欲绝,诗如清老子能高。
栖迟矮屋官犹冷,傲睨芳樽气自豪。
试遣俚音辱聪听,未应堪比郁轮袍。
年衰才尽懒挥毫,定有移文责鲁皋。
学到紫阳今欲绝,诗如清老子能高。
栖迟矮屋官犹冷,傲睨芳樽气自豪。
试遣俚音辱聪听,未应堪比郁轮袍。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谢俞山长见赠》。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年事已高,才情渐衰,对于写作已感到懒散,不再像过去那样勤于笔耕。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境遇,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化界的沉沦与没落。
“定有移文责鲁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才华不能发挥,甚至有些自责之意。这里的“鲁皋”,即是古代贤相鲁仲连和皋陶,典故出自《左传》,指的是他们的文章被后世所传颂。
接着,“学到紫阳今欲绝”则表明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文学追求已经到了尽头的阶段,“紫阳”在这里可能是象征着某种高远的境界或理想。紧接着,“诗如清老子能高”,这里的“清老子”很有可能是指唐代诗人杜甫,通过这种比较,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诗歌追求虽然不及前贤,但也自有高处。
在下一联中,“栖迟矮屋官犹冷”写出了诗人目前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简陋且孤独的氛围。这里的“矮屋”暗示了诗人的贫困与低微的地位。而“傲睨芳樽气自豪”则显示出诗人虽然处境不佳,但心中仍存有一份傲骨与自尊。
最后两句,“试遣俚音辱聪听,未应堪比郁轮袍”,诗人在此尝试着以自己的粗糙声音(“俚音”)去打扰那些敏锐的耳朵,但又觉得自己还不足以和那些才华横溢、如同穿着锦衣玉服般的人物相比。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与文学追求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同时也映射出当时社会文化界的某些现实。
并载钿车,双眠琐柳,此乐偏君重致。
八咏清才,瘦沈当年曾似。
携几斛、螺子青妍,皴一抹、远山花底。
讶翠衿、学语聪明,晓窗重叠唤卿字。
满阶晴雪乍扫,剩有二分春色。粉云飘腻。
缱绻情怀,新咏玉台堪拟。
临雁纸、惯写夫人,任消却、研瓶书水。
问元常、今夜香篝,可能穿翠被。
我来官舍晚,弦月泻金波。
问讯吾兄安否,千里挂帆过。
见此江乡一带,父老尚安耕凿,无恙旧山河。
经年一相见,且莫话干戈。兰膏烬,香螺劝,玉颜酡。
夜阑犹未高枕,只为别时多。
今岁已完婚嫁,傥忆东溪小筑,为办钓鱼蓑。
不教山客去,其奈使君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