纡曲南屏路,欣随步辇来。
鸟飞惊玉仗,花落点经台。
邃阁闻松籁,疏篱迸竹胎。
双峰高不极,更在白云隈。
纡曲南屏路,欣随步辇来。
鸟飞惊玉仗,花落点经台。
邃阁闻松籁,疏篱迸竹胎。
双峰高不极,更在白云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幽的南屏山路上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和谐交融。
首句“纡曲南屏路”,以“纡曲”二字生动地勾勒出山路蜿蜒曲折的特点,暗示了旅程的悠长与探索的趣味。接着,“欣随步辇来”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行程的喜悦之情,也暗含了对历史中帝王巡游的联想,增添了一层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鸟飞惊玉仗,花落点经台”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鸟儿的飞翔与花的飘落,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其中,仿佛人在行走间,也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与万物共舞。
“邃阁闻松籁,疏篱迸竹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松林中的风声(松籁)与竹子的生长(竹胎),都是自然界的声音与生命的表现,诗人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受,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和敬畏之心。
最后,“双峰高不极,更在白云隈”以双峰为象征,不仅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入云,更寓意着追求无尽、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而“白云隈”则象征着超脱尘世、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齐城七十何彬彬,国风阔达多才人。
田横海岛五百士,孟尝门下三千宾。
当年义气振四海,至今作者犹殊伦。
陈生遇我燕台下,鸿翔凤举惊青春。
回鞭走马复东去,落花飞絮悲行尘。
我欲因之向历下,华峰一访平生亲。
笑骑天门双紫麟,周揽豪杰同逡巡。
上朝玉帝泰岳顶,下见群仙沧海滨。
丹砂入口生羽翼,呼吸日月存元神。
惜哉此志未易遂,送君伫立空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