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转狻猊身卧虎,斓斑苔藓苍颜古。
凿空融结宝月形,只露半规馀未吐。
正观傍睨苦有恨,拟借天工脩月斧。
桂树窅窊堕子香,未见姮娥来倚树。
姮娥只今居广寒,虹桥幻成愁阿瞒。
何如岩窦守孤洁,却视玉兔飞云端。
云端之月有圆缺,常在争如石中月。
寒光万丈照幽岩,石上云端两奇绝。
头转狻猊身卧虎,斓斑苔藓苍颜古。
凿空融结宝月形,只露半规馀未吐。
正观傍睨苦有恨,拟借天工脩月斧。
桂树窅窊堕子香,未见姮娥来倚树。
姮娥只今居广寒,虹桥幻成愁阿瞒。
何如岩窦守孤洁,却视玉兔飞云端。
云端之月有圆缺,常在争如石中月。
寒光万丈照幽岩,石上云端两奇绝。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奇特的月岩,其形状似狻猊和卧虎,表面斑驳苔藓覆盖,显得古老沧桑。月岩仿佛是月亮的象征,但只露出半轮,如同宝月尚未完全显现。诗人感慨于月岩的孤独之美,希望能借助天工之力将其完整呈现,然而此处只有桂花飘香,嫦娥并未出现。
诗人进一步联想,嫦娥居住在遥远的广寒宫,而月岩则像她一样孤独,映照着虹桥般的梦幻景象。他更欣赏岩穴中的月影,虽有圆缺变化,却永恒如石中月,光芒万丈照亮幽深的岩壁,与云端的月亮形成鲜明对比,两者皆为世间奇绝之景。整首诗通过月岩这一物象,寄寓了对自然造化的赞美和对孤独坚守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