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
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
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
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
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
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静谧图景。开篇“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两句,写出了雨后天气的宁静与晴朗,晚霞散去,夜色已浓,但因风的细致调和,使得夜空格外清新。接着“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则形象地描绘了明月高悬,其光辉映照在云层上,云层轻薄如同细鳞般覆盖。
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限于视觉的享受,更延伸到听觉体验。“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两句中,露水滋润的草丛间充满了秋夜里各种昆虫的低语,而秋风轻拂过树梢,便发出簌簌的落叶之声,这些细微的声音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而丰富的夜晚。
最后,“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尽管距离仅是一步之遥,但内心的情感却如同山川一般绵长且复杂,这种感情在宁静的秋夜里显得尤为强烈。
总体来看,刘禹锡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摹和深情表达,同时也反映出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绿发红颜众省郎,漫随官长谒闽王。
褐荼罗伞驺前导,皮刺绳床仗后将。
举奠杯摇红蜡炬,捧宣人出紫泥香。
低头再拜齐称贺,回首熙熙乐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