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南浦复西邱,尽日淹留为此州。
云隐层城才见塔,水漫孤渡偶逢舟。
林风力浅花能晚,山雨声迟麦未秋。
最是中丞忧国计,几回独立向东流。
肩舆南浦复西邱,尽日淹留为此州。
云隐层城才见塔,水漫孤渡偶逢舟。
林风力浅花能晚,山雨声迟麦未秋。
最是中丞忧国计,几回独立向东流。
这首明代诗人邵宝的《通州相城呈同事诸公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游览通州相城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肩舆南浦复西邱”,通过“肩舆”(轿子)和“南浦”、“西邱”两个地名,展现出诗人乘舟或步行游历的悠闲,以及对山水景致的探访。
“尽日淹留为此州”表达了诗人在此处逗留时间之长,对通州景色的深深留恋。接下来两句“云隐层城才见塔,水漫孤渡偶逢舟”,通过“云隐”“孤渡”等意象,描绘出城市在云雾中的朦胧美,以及偶然遇见的船只,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林风力浅花能晚,山雨声迟麦未秋”进一步细腻描绘了自然景象,轻柔的林风使得花朵开放得较晚,而山雨虽至,但还不足以催熟麦子,显示出季节的微妙变化。最后,“最是中丞忧国计,几回独立向东流”,诗人以“中丞”自比,表达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以及自己像江水一样向东流去,寓言自己为国事奔波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既有对通州美景的赞美,也融入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展现了明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花糕九日,缀蛮王狮子。圆菊金铃鬓边媚。
向闲房密约,三五须来,也不用青雀先期飞至。
恩深容易怨,释怨成欢,浓笑怀中露深意,得个五湖船,雉妇渔师,算随处可称乡思。
笑恁若伊借人看,留市上金钱,尽赢家计。
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
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
阶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扑无完肤。
里胥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
横行叫骂呼盘飧,阑牢四顾搜鸡豚。
归来输官仍不足,挥金夜就倡楼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