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色催樵牧,山崖径郁盘。
霜凝鸦背白,沙印马蹄干。
海气笼朝旭,林飙送早寒。
凤城清漏隔,遥忆寝门安。
曙色催樵牧,山崖径郁盘。
霜凝鸦背白,沙印马蹄干。
海气笼朝旭,林飙送早寒。
凤城清漏隔,遥忆寝门安。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穿越杏山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深沉的意境。
首联“曙色催樵牧,山崖径郁盘”,以“曙色”点明时间,清晨的曙光唤醒了山间劳作的樵夫和牧童,山路在山崖间蜿蜒曲折,隐秘而幽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霜凝鸦背白,沙印马蹄干”,通过霜凝结在乌鸦背上呈现白色,以及马蹄在沙地上留下清晰的痕迹,展现了冬日清晨的寒冷与生机,霜与白、沙与干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颈联“海气笼朝旭,林飙送早寒”,“海气”指的是海面上的雾气,早晨的阳光透过雾气,显得格外柔和,而林间的风吹来,带来了阵阵寒意,将视觉与触觉的感受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
尾联“凤城清漏隔,遥忆寝门安”,“凤城”指京城,这里用以象征繁华与秩序,而“清漏”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前文的“晓度”相呼应。诗人身处京城,却心系远方,遥想家中的安宁,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山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浓郁个人情感色彩的佳作。
日未出扶桑,云犹屯海岳。
宛是欲雨时,朝阴凛岩壑。
霜林乱叶多,荏苒乾未落。
飒飒满空山,细听微雨作。
一叶初自吟,万叶竞相谑。
就彼最高枝,相摩应宫角。
燥响欲相凭,风来能领略。
须臾不闻风,但听雨索索。
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
风停味静时,雨从何处著。
霜野物声乾,终带尘土浊。
篷音非出虚,瓢音太伤朴。
得似此声清,潇洒过笙鹤。
天籁者非耶,夔襄不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