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徐月卿秋兴》
《次韵徐月卿秋兴》全文
宋 / 于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西风渺何许,安处即家乡。

社舞邻呼饮,时思礼荐尝。

孤灯茅屋雨,落叶石桥霜。

鸡黍当年约,谁能继范张。

(0)
翻译
西风在哪里吹拂,哪里就是我的故乡。
邻居们在社日舞蹈欢饮,时常怀念着祭祀的礼仪和食物。
独自一人在茅屋里,面对着雨夜中的孤灯,石桥上铺满了秋霜。
当年的约定,谁能像范式张劭那样坚守呢?
注释
渺:形容风势微弱或难以察觉。
安处:指任何感到舒适、安心的地方。
社舞:古代乡村祭祀土地神的集体舞蹈。
礼荐尝:祭祀时献上的食物,表示敬意。
孤灯:形容一个人独处时的照明。
鸡黍:泛指丰盛的饭菜,常用于表达友情或约定。
范张:范式和张劭,古代朋友间的诚信典范。
鉴赏

这首诗是于石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名为《次韵徐月卿秋兴》。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情感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西风渺何许,安处即家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属感的向往,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中有一个安稳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家乡。这里的“西风”可能是秋天的景象,而“渺渺”则形容远离和迷茫,反映出诗人内心对家的思念。

"社舞邻呼饮,时思礼荐尝。" 这两句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简单欢乐,社舞是古代农民节庆时的集体舞蹈,而“邻呼饮”则是邻里间相互邀请共饮之意。这两种场景都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怀念和尊重。

"孤灯茅屋雨,落叶石桥霜。"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萧瑟的秋夜景象。“孤灯”指的是独自一人在茅屋中点亮的一盏灯光,而“茅屋雨”则是房顶上的茅草在雨中的声音,给人以寂寞之感。"落叶石桥霜"则形容了秋天的枯叶和清晨石桥上凝结的露水冰霜,这些景象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情调。

"鸡黍当年约,谁能继范张。"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于那些已经不再存在的美好事物的怀念。“鸡黍”指的是古代农家常见的食物——鸡肉和黍米,而“当年约”则是指过去的承诺或约定。"谁能继范张"可能是在感叹现在已无人能够继承古人的美德或才华,如同历史上的伟人范蠡、张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家乡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以及面对变迁世界时的情感波动。

作者介绍
于石

于石
朝代:宋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猜你喜欢

高卧

冰霜寒序集,灯火夜堂深。

高卧尘侵榻,长吟雪满簪。

空存三寸舌,不负百年心。

慷慨能忘死,饥寒亦易禁。

(0)

午睡偶成·其二

龙门汲雪芳林之,址两山如户旁有。

石泉夏旱不竭汲,以煮茗味极甘美。

(0)

觉衰呈汪桐阳教授四首·其三

平生判青白,好丑悬心胸。

看朱忽成碧,转首今一翁。

绝怜窗底月,坐废诗书工。

磨研正亥豕,反覆寻鱼虫。

当时擅轻俊,下目一纸空。

天工忘听察,障此阿堵中。

文章不可恃,信足欺盲聋。

欲求一匕药,刮膜开双瞳。

尝闻先达言,目与心神通。

废书减思虑,远胜金篦功。

便当逐一散,挥弦送飞鸿。

(0)

题郑所南推篷竹卷

墨胎之墨死不化,固应此君长入画。

雨里推篷略见来,至今风节传天下。

(0)

游仙词十首,并引·其八

宝髻骈云谁最高,花间行数旧栽桃。

笙洲月出星宫近,骑著神鱼舞翠涛。

(0)

游仙词十首,并引·其五

云旗阿母降珠庭,母为双成欲授经。

尘世登真无要诀,药囊辛苦贮参苓。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