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渺何许,安处即家乡。
社舞邻呼饮,时思礼荐尝。
孤灯茅屋雨,落叶石桥霜。
鸡黍当年约,谁能继范张。
西风渺何许,安处即家乡。
社舞邻呼饮,时思礼荐尝。
孤灯茅屋雨,落叶石桥霜。
鸡黍当年约,谁能继范张。
这首诗是于石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名为《次韵徐月卿秋兴》。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情感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西风渺何许,安处即家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属感的向往,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心中有一个安稳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家乡。这里的“西风”可能是秋天的景象,而“渺渺”则形容远离和迷茫,反映出诗人内心对家的思念。
"社舞邻呼饮,时思礼荐尝。" 这两句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简单欢乐,社舞是古代农民节庆时的集体舞蹈,而“邻呼饮”则是邻里间相互邀请共饮之意。这两种场景都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怀念和尊重。
"孤灯茅屋雨,落叶石桥霜。"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萧瑟的秋夜景象。“孤灯”指的是独自一人在茅屋中点亮的一盏灯光,而“茅屋雨”则是房顶上的茅草在雨中的声音,给人以寂寞之感。"落叶石桥霜"则形容了秋天的枯叶和清晨石桥上凝结的露水冰霜,这些景象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情调。
"鸡黍当年约,谁能继范张。"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于那些已经不再存在的美好事物的怀念。“鸡黍”指的是古代农家常见的食物——鸡肉和黍米,而“当年约”则是指过去的承诺或约定。"谁能继范张"可能是在感叹现在已无人能够继承古人的美德或才华,如同历史上的伟人范蠡、张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家乡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怀旧,以及面对变迁世界时的情感波动。
平生判青白,好丑悬心胸。
看朱忽成碧,转首今一翁。
绝怜窗底月,坐废诗书工。
磨研正亥豕,反覆寻鱼虫。
当时擅轻俊,下目一纸空。
天工忘听察,障此阿堵中。
文章不可恃,信足欺盲聋。
欲求一匕药,刮膜开双瞳。
尝闻先达言,目与心神通。
废书减思虑,远胜金篦功。
便当逐一散,挥弦送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