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禅经律论,儒家传记诗书。老君三六部真符。
止论一心两字。了得一明心地,诸余土苴何须。
忘形忘气总归虚。到此实非譬喻。
释氏禅经律论,儒家传记诗书。老君三六部真符。
止论一心两字。了得一明心地,诸余土苴何须。
忘形忘气总归虚。到此实非譬喻。
这首《西江月》是元代诗人牧常晁的作品,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的诗句内容,但从标题和上下文来看,它似乎是一首探讨佛教禅宗、儒家经典以及道教思想的词。"释氏禅经律论"指的是佛教的教义和修行规则,"儒家传记诗书"则指儒家的经典著作,"老君三六部真符"暗指道教的法术或经典。
"止论一心两字"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理解和把握"一心"(即清净之心)才是关键。"了得一明心地"进一步指出,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其他的一切纷扰都变得不值一提,"诸余土苴何须"表达了对世间琐碎事物的超脱态度。
"忘形忘气总归虚"提倡忘却外在形体和气息,达到一种虚无的境地,这可能是对道家无为而治理念的体现。最后,"到此实非譬喻"强调这种境界并非比喻所能完全表达,而是需要亲身实践去体验。
整首词通过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内心修养和超越世俗追求的独特见解。
昔人研材是处有,其后仅称端与歙。
端既盛行歙亦衰,羚羊日苦锥凿及。
年来端产亦告尽,竭泽而渔苦不给。
厉阶徒为有司梗,生者不敷采者急。
石工因之竞售欺,冬花无瓤青花涩。
孤冢谁招常侍魂,清风莫溯包老笈。
有司之困纵莫怜,亦应稍为地脉摄。
是谁为我告天子,封山罢贡足安缉。
鸲鹆夜眠睫不惊,水云重吐新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