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
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
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
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花旧说,南昌好。
花宜占,东风早。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
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
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
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
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
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
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花旧说,南昌好。
花宜占,东风早。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
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
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满江红·其一·乙卯咏海棠》。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其中蕴含着对美好时光流逝无悔和珍惜青春的深刻情感。
首先,“才过新正,能几日、海棠开了。”这两句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了新年的开始不久,而海棠花(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却迅速开放。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传达出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感觉。
接下来的“将谓是、睡犹未足,嫣然何笑。”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光易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似乎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急切地享受春天,而春天却总是一闪而过。
“一片殷红新锦样,天机知费春多少。”这里,“一片殷红”形容海棠花的颜色与质感,而“天机知费春多少”则深化了时间对春天美好的无情流逝,暗示着诗人对于珍惜春光的迫切心情。
在“更芳期、不待燕黄昏,莺清晓。”中,“更芳期”表达了对海棠花最佳观赏时刻的期待,而“不待燕黄昏,莺清晓”则描绘出诗人希望在春天的早晨,就能见到这美丽的景色,不必等到黄昏。
随后,“花旧说,南昌好。花宜占,东风早。”两句分别提及了海棠花在南昌的美丽,以及适合在东风中欣赏的时机,显示出诗人对不同地方和条件下观赏春天景色的细腻感受。
“想香霏地近,融和偏巧。”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海棠花香气与土地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这种自然美景的赞叹。
最后,“佳句流传千古在,石湖不见坡翁老。倩何人、寄驿报家山,教知道。”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够流传千古,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年华渐老的感慨,以及通过书信告知家人自己所在之地美景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海棠花生长环境与时节变迁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无常生命的感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