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遍思乡泪。
正画楼斜孤倚,古渡云迷,曾寥天无雁,尺书难寄。
半幅鸾笺字,写不尽、别离情绪。
怅夜阑、悄影红灯,煮得梦魂如水。两地知音能几。
定怜萍踪飘泊情味。
庭院凄清,伴微吟几有,数声络纬,啼彻秋心碎。
羡绮阁、芙蓉香里,际此绣罢鸳鸯,藻怀又起。
洒遍思乡泪。
正画楼斜孤倚,古渡云迷,曾寥天无雁,尺书难寄。
半幅鸾笺字,写不尽、别离情绪。
怅夜阑、悄影红灯,煮得梦魂如水。两地知音能几。
定怜萍踪飘泊情味。
庭院凄清,伴微吟几有,数声络纬,啼彻秋心碎。
羡绮阁、芙蓉香里,际此绣罢鸳鸯,藻怀又起。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词人对远方侄妇的深深思念。开篇"洒遍思乡泪"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愁绪,画面感强烈,仿佛能看到词人独自在画楼上倚靠,遥望远方,古渡口云雾缭绕,大雁南飞却无法传递书信,传达出深深的无奈和哀愁。
接下来,词人通过"半幅鸾笺字"进一步抒发离别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别离之苦。夜晚来临,红灯照着孤单的身影,梦境如水,暗示了词人对侄妇的思念如同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两地知音能几"表达了词人与侄妇之间的心有灵犀,然而身处异地,萍踪不定,生活艰辛,使得词人心境凄凉。庭院中微弱的吟唱和纺织娘的啼叫,更增添了秋夜的寂寥,"秋心碎"四字道尽了词人内心的痛苦。
最后,词人羡慕侄妇身处绮阁,芙蓉香气环绕,正在绣制鸳鸯图案,这引发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思绪万千。
总的来说,叶璧华的《曲游春·秋日寄绮香侄妇》是一首深情的抒怀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自身的孤独落寞,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正月柳条赤,二月柳苞拆。
三月柳絮飞,须臾乱如雪。
殷云杲日何缤纷,绿雨苍烟乍消歇。
空怜芳泽长自有,宁信韶光不相守。
伯劳卷舌哀雁鸣,昨看如雪今如帚。
如雪犹且可,如帚将奈何。
暂时豪健谁最别,满目繁华谁最多。
一笑把君青玉斝,与君大醉柳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