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锁试呈同舍三首·其三》
《锁试呈同舍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周行栉比未应充,荐庙方求古鼎钟。

经眼乍愁千纸积,解颐聊喜一言逢。

黄花庭槛时虽过,白酒邻槽愿可从。

更促寄衣真似旅,晓堂初怯露寒浓。

(0)
翻译
四周排列的屋舍恐怕还不够,祭祀神庙正需要古鼎和钟声。
堆积如山的书卷偶尔令人忧愁,但一句交谈却能带来片刻欢笑。
尽管黄花已过庭院栏杆,但希望能与邻居共饮白酒的愿望可以实现。
频繁催促衣物寄送,就像在外旅行的人一样,清晨的厅堂里我畏惧浓重的露水寒意。
注释
周行:四周排列的屋舍。
栉比:紧密排列。
充:足够。
荐庙:祭祀神庙。
古鼎钟:古代的祭器(鼎和钟)。
乍愁:突然感到忧虑。
千纸积:堆积如山的书卷。
解颐:开怀一笑。
一言逢:一句交谈。
黄花:菊花。
白酒:清酒。
愿可从:希望能够实现。
寄衣:邮寄衣物。
真似旅:就像在外旅行。
晓堂:清晨的厅堂。
露寒浓:浓重的露水寒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锁试呈同舍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观察和体验为线索,表达了对知识积累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周行栉比未应充”描绘了读书人如织的繁忙景象,暗示积累学问的道路漫长而繁复,但诗人认为仅凭这些还不够充实。接下来,“荐庙方求古鼎钟”借古物比喻高深的学问,表达出对古代典籍和知识宝藏的向往。

“经眼乍愁千纸积”写出了诗人面对堆积如山的书籍时的忧虑和压力,然而,“解颐聊喜一言逢”则转而表达在交流中找到乐趣的欣慰,即通过与朋友的交谈,能够暂时忘却烦恼,找到共鸣。

“黄花庭槛时虽过”以秋菊的凋零象征时光流逝,诗人希望能在闲暇时与邻居共饮白酒,享受片刻的轻松与惬意。“更促寄衣真似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依赖,仿佛身在旅途一般,期待着朋友的关怀。

最后一句“晓堂初怯露寒浓”以清晨的寒露形容心境的敏感和孤独,诗人担心早晨的寒气,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情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读书经历和对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情温暖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士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与刘德明祝济之胡子宽晚步偶成

雨罢寒逾劲,霜威正凛然。

不知荒径湿,行到野桥边。

旷望情何极,徘徊意莫传。

清波涵众影,日落暗晴川。

(0)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其三

孤臣残疾卧空林,不奈忧时一寸心。

谁遣捷书来荜户,真同百蛰听雷音。

(0)

宿筼筜铺

庭阴双树合,窗夕孤蝉吟。

盘礴解烦郁,超摇生道心。

(0)

龙眼

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以龙呼。

实如益智本非药,味比荔支真是奴。

(0)

写意

北山之北南山南,高卧白云一草庵。

猿鹤有情应恋我,神仙无分且清谈。

药炉茶鼎随时过,春韭秋菘次第甘。

莫放阶前流水出,问津恐有渔郎探。

(0)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其三

天畔群峰一草亭,半溪烟雨花冥冥。

老翁投老得此景,日与溪山同醉醒。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