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景时回立,烟村澹相对。
惆怅百年人,此心几人会。
爱景时回立,烟村澹相对。
惆怅百年人,此心几人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深沉的情感。
首句“爱景时回立”,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流连忘返。这里的“景”不仅指自然风光,也暗含了人生的美好瞬间和内心的宁静。诗人对这美景的热爱,实际上是对生活、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
接着,“烟村澹相对”,描绘了一幅静谧的乡村景象,烟雾缭绕的村庄与诗人形成了一种淡然相对的关系。这里的“淡”字,既形容了环境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脱和平静。诗人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惆怅百年人,此心几人会。”这两句则转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感慨于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发出“百年人”的感叹,意在强调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他提出“此心几人会”,即这样的感悟和心境,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或共鸣呢?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普遍人性的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静处观心尘不染,闲中稽古意尤深。
周诚程敬应粗会,奥理休从此外寻。
稽首净智甘露门,稽首无碍悲愿海。
稽首紫金光聚山,稽首心精遗闻地。
愿赐威光加被我,摧灭一切夙障山。
令我一切刹尘中,见此百福如月面。
菩萨常念诸众生,譬如慈母忆怜子。
子若昼夜常念母,母子百劫必相见。
如针之契诸磁石,如雷之文于象牙。
皆即自然如是应,非诸心识可思量。
鹰巢现形蚌中出,化为画女并鱼师。
皆随众生心所变,一一成办无遗馀。
妙哉三十二应身,一十四种无畏力。
愿于一念净心现,譬如秋月现止水。
一切众生见者闻,皆入圆通三昧海。
公不见金谷楼台插寥廓,珠玑映出琉璃薄。
满甑青螺甲第空,富贵回头惊旅泊。
又不见渊明三径似元卿,蓝缕茅檐仅容著。
心知侈汰非远谋,寄傲南窗安所托。
二子薰莸古至今,遗臭传芬皆自作。
中郎天机湛秋水,涵泳源流漱芳酌。
小斋容膝思易安,顾盼俗缘嗟自缚。
琴书对眼助清闲,杖履从人笑疏略。
红尘一点不到处,只许炉香度帷箔。
吁嗟淡静世所艰,此味要之属丘壑。
能以膏粱甘寂寥,道德高风信玄邈。
真长标置自非凡,区区乃念东山乐。
见嗤逸少固所宜,讵识此生如寄壳。
会须掩关友松菊,俗子扣门从剥啄。
挥残麈尾虽可佳,弄绝韦编良不恶。
《和岑运使题赵吏部容膝斋诗》【宋·慕容彦逢】公不见金谷楼台插寥廓,珠玑映出琉璃薄。满甑青螺甲第空,富贵回头惊旅泊。又不见渊明三径似元卿,蓝缕茅檐仅容著。心知侈汰非远谋,寄傲南窗安所托。二子薰莸古至今,遗臭传芬皆自作。中郎天机湛秋水,涵泳源流漱芳酌。小斋容膝思易安,顾盼俗缘嗟自缚。琴书对眼助清闲,杖履从人笑疏略。红尘一点不到处,只许炉香度帷箔。吁嗟淡静世所艰,此味要之属丘壑。能以膏粱甘寂寥,道德高风信玄邈。真长标置自非凡,区区乃念东山乐。见嗤逸少固所宜,讵识此生如寄壳。会须掩关友松菊,俗子扣门从剥啄。挥残麈尾虽可佳,弄绝韦编良不恶。
https://shici.929r.com/shici/yZrlJVsk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