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烟竹蔼细蹊通,清津白石寒珑璁。
艾禅真是甘蔗种,香林再吹薝卜风。
一溪冷引藩篱外,五老秀蹲怀抱中。
写目轩窗意幽远,淡然消息不雷同。
松烟竹蔼细蹊通,清津白石寒珑璁。
艾禅真是甘蔗种,香林再吹薝卜风。
一溪冷引藩篱外,五老秀蹲怀抱中。
写目轩窗意幽远,淡然消息不雷同。
这首宋朝释正觉的诗《次韵传道者过香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林景象。首句“松烟竹蔼细蹊通”,通过描绘松烟缭绕、竹林蒙蒙的环境,暗示了路径的曲折与自然的宁静。"清津白石寒珑璁"进一步刻画了泉水清澈、石头冰凉的意境,给人以清凉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艾禅真是甘蔗种,香林再吹薝卜风”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禅修的生活比作甘蔗的甜美,香林则仿佛被薝卜花的香气所笼罩,增添了禅意和诗意。"一溪冷引藩篱外",溪水的冷冽引导着读者的视线延伸到篱笆之外,展现了山林的广阔和深远。
“五老秀蹲怀抱中”描绘了五座山峰如同老人端坐,形象生动地融入了诗人的视野,表现出山川的峻秀和静穆。最后两句,“写目轩窗意幽远,淡然消息不雷同”表达了诗人透过窗户欣赏这番景色时,内心深处的感受——心境悠远,与世无争,与寻常事物不同,充满了超脱与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林的自然风光,融入了禅意,展现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淡泊。
客愁固多岐,我怀亦萧散。
连年寻故人,见子二水岸。
官居少闲暇,岁月忽已换。
有堂名秀野,未入俗眼看。
得名自君子,可当清净观。
未能艺桃李,且自饱藜苋。
荒凉城一隅,初不越门限。
脱身少年场,念此已熟烂。
嗟予老病侵,阅世盖多难。
相逢默无语,自足洗忧患。
穷冬足雨雪,近市乏薪炭。
时来正堂堂,尚得一笑粲。
二年住闽岭,所阅足青紫。
那知万众中,得此数君子。
相从不我厌,但觉岁月驶。
高论脱时俗,如风濯烦暑。
出处虽未同,气味固相似。
人生有离合,所畏为物使。
要当啜英华,不必计渣滓。
他年肯相寻,在彼不在此。
暑气侵人病逾剧,虚堂坐调出入息。
漳州太守送茶来,王圭小凤俱无敌。
太守怜我病无语,故遣此茶相劳苦。
千金一饼君未许,百金一盏如泼乳。
其它斗芽未足数,下视纷纷等尘土。
病夫未饮病先愈,坐觉爽气生肺腑。
城中车马闹如雨,更有乐善如君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