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春百五,换得新槐火。
明日是清明,曾不见、山塘画舸。
冬郎避地,无伴倚南楼,寒具设。
冷淘供、佳节无聊过。开元旧典,香用黄绫裹。
何处哭冬青,还自念、梅湾茶磨。
牛医追养,读到柳州文,心恻恻。
泪盈盈,弹上梨花朵。
好春百五,换得新槐火。
明日是清明,曾不见、山塘画舸。
冬郎避地,无伴倚南楼,寒具设。
冷淘供、佳节无聊过。开元旧典,香用黄绫裹。
何处哭冬青,还自念、梅湾茶磨。
牛医追养,读到柳州文,心恻恻。
泪盈盈,弹上梨花朵。
这首《蓦山溪·寒食》描绘了寒食节的凄凉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寒食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本应是祭扫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但在诗中却充满了孤独与哀愁。
“好春百五,换得新槐火”,开篇以寒食节前的倒数日数“百五”(即一百零五天,指从冬至到寒食节的日期)引入,暗示着春天的美好即将被寒食的哀伤所取代。“新槐火”则暗喻寒食节禁火的传统习俗,预示着节日的肃穆气氛。
“明日是清明,曾不见、山塘画舸”,转而描述清明时节的景象,对比之下,寒食节的冷清与寂寥更加凸显。诗人似乎在感慨,即使临近的清明节也未能带来一丝生机与热闹,反而更添了几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冬郎避地,无伴倚南楼,寒具设。冷淘供、佳节无聊过”,这里借用了“冬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寒食节期间的孤独与无助。他独自一人倚靠在南楼之上,面对着寒食节的习俗——寒具和冷淘,却感到无比的无聊与寂寞。
“开元旧典,香用黄绫裹”,提到了唐代的寒食节习俗,通过“黄绫裹香”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节日的庄重与传统色彩,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古代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怀念。
“何处哭冬青,还自念、梅湾茶磨”,诗人似乎在思考与回忆,寒食节的哀悼不仅仅是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梅湾茶磨的场景,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牛医追养,读到柳州文,心恻恻。泪盈盈,弹上梨花朵”,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阅读柳宗元的文章,引发了深深的共鸣与同情,心中充满了悲痛与哀思,泪水如珠,滴落在梨花之上,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寒食节独特的氛围与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既有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