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取。和君语。自读睢阳闻笛句。纵馀黄土无归处。
莫洒双双红箸。愿日后携侬巾帼,二十四城传去。
记取。和君语。自读睢阳闻笛句。纵馀黄土无归处。
莫洒双双红箸。愿日后携侬巾帼,二十四城传去。
这首《调笑令·赋张巡妾》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对历史人物张巡及其爱妾的深切同情与赞美。
“记取”二字开篇,引人入胜,仿佛在耳边低语,提醒着后人记住这段历史。接下来,“和君语”,则像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紧接着,“自读睢阳闻笛句”,引用了历史典故,将读者带入到那个充满悲壮与英雄气概的时代背景中。这里的“睢阳”指的是安史之乱中张巡坚守睢阳的地点,而“闻笛句”则可能是指与笛声相关的哀怨情感,暗示了张巡及其爱妾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
“纵馀黄土无归处”一句,表达了即使在战乱之后,张巡及其爱妾也无法找到安息之地的悲哀,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接着,“莫洒双双红箸”则是一种反问,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因为悲伤而流泪,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愿日后携侬巾帼,二十四城传去”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够有人继续讲述这段历史,让张巡及其爱妾的故事流传下去,不仅是为了纪念他们,更是为了警示后人珍惜和平,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历史题材作品。
峨峨万叠白云封,缥缈丹梯路几重。
共向层城拾瑶草,更从仙洞问灵踪。
聚霞峰上翔双凤,见日庵前跃二龙。
此去五云天路近,翩翩携手驾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