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
《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风送龙舟正落潮,山形盘踞郁岧峣。

帝图久已超三代,王气何曾数六朝。

樯橹中流江路迥,旌旗夹岸海天遥。

只今万国歌游豫,不独康衢稚子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皇帝乘龙舟渡江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深沉的文化底蕴。首联“风送龙舟正落潮,山形盘踞郁岧峣”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龙舟在风力的推动下缓缓前行,而周围的山峦则静默地守护着这一场景,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壮丽的氛围。

颔联“帝图久已超三代,王气何曾数六朝”通过对比历史上的盛衰更替,表达了对当前盛世的赞美与自豪。这里“帝图”指的是帝王的统治图景,“超三代”意味着超越了夏、商、周三代的辉煌,“王气”则是指王者之气,暗示了国家的强盛与繁荣。“何曾数六朝”则是在强调这种盛况并非仅仅局限于某个时期,而是长久以来的持续发展。

颈联“樯橹中流江路迥,旌旗夹岸海天遥”进一步描绘了渡江时的宏大场面。龙舟在江心航行,远处的樯橹与江面形成对比,显得格外辽阔;两岸的旌旗随风飘扬,与远方的海天相连,展现出辽远的视野和壮观的景象。

尾联“只今万国歌游豫,不独康衢稚子谣”则将视角拉回现实,表达了当今国家的和平与繁荣,不仅体现在繁华的街道上,连孩童的歌声中也充满了欢乐与满足。这句诗以民谣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国家的昌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龙舟渡江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还蕴含了对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深刻情感,以及对历史传承与文化自信的表达。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秋日吟二首呈诸友时在合肥作·其一

绿发犹年少,衰颜苦病多。

阴寒伤物色,淫雨蠹天和。

杯酒开寥落,灵蓍问轗轲。

凋疏头鬓乱,攲侧齿音讹。

苒苒时难得,纷纷日易蹉。

荆蒿太狼藉,圭角未消磨。

废弃今如此,云为竟若何。

嗟伤仁者远,幸望故人过。

腊意生幽径,春心漾绿波。

几时樽俎共,烂醉听清歌。

(0)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其十三

最忆东林侧,花开季季同。

岂无十日好,长占四时红。

爱玩迷光景,偏私见化工。

可嗟桃李盛,荣落独春风。

(0)

和致政侍郎书怀因寄赠侍亲及邓以中使计会刬刷军器改途先之唐因寄是诗

雾露星轺湿,尘埃羽檄驰。

君王非好武,天下合防危。

乐事难并合,浮生易别离。

赖知春好在,五日与君期。

(0)

长垣路中·其二

身似水中木,险夷惟所遭。

不堪誇拙速,可复叹贤劳。

雨脚三冬少,尘头一丈高。

故乡何处是,南望首重搔。

(0)

和上官彦衡斋祠·其二

五更欲踏月明还,去意迟留马亦班。

栋宇参差天左界,綖旒隐约殿中间。

简编雅有多闻富,杖履清无一事关。

俗状情知烦爱惜,更容栖息道家山。

(0)

和馆阁诸公游池韵

达士超然独若遗,赋诗行酒似儿嬉。

一杯相属非人力,四者难并异昔时。

高柳去随波斗绿,啼莺未与燕为期。

春晴岂但群公乐,万物纷纷总自私。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