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
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
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
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
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
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
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风四面起,井深波不生。
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
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
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
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
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
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
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
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
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
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
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
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
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
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风四面起,井深波不生。
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
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
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
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
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
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
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分水岭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展示了自然界中水流的多变和生命力的旺盛。开篇“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一句,便设定了整个诗篇的宏大氛围,展现出一种超越寻常的地理特征。紧接着,“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进一步描写了水流的动态和方向性,既有向上的高扬,也有左右两侧的自然倾泻。
诗中“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透露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强调了水流的连续性和广阔的空间感。接下来的“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则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如风雨、波澜等,展示了自然力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中间部分,“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描绘出水流随地形变换的情景,而“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则是对水流遇到障碍后的反应。紧接着的“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表现了水流进入隧道后声音的变化,富有层次感。
诗人通过“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表达了对生命力旺盛但又似乎缺乏目标或方向的思考。随后的“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则转向内心世界,井水不再外流,而是自给自足地存在。
在后半部分,“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描绘出井水与天空、月亮之间的和谐共生。而“旋风四面起,井深波不生”则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平静,即使外界有风暴,井水依然安宁。
紧接着,“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通过对比温暖和寒冷,表达了生命力的不屈不挠。末尾“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则是对这种平衡状态的肯定,即使时间流逝,井水也不至于枯竭或过剩。
最后,“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通过季节的变化表达了井水温度和质感的多变性,而“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则是对这种自然界中生命力与恒常性的思考。全诗结束于“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一句,以坚定的信念和纯洁无暇的比喻总结了整个意象。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处分水岭的自然景观,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力的多样性、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恒常性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