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不识忧,隤然罕所虑。
匈中有奇怀,常得山中助。
时乘酒半醺,或值睡初卧。
独往恣幽寻,欣若有所遇。
有时深林行,穿径忽失路。
有时湖上还,看云忘所务。
凝目孤鸢归,倾耳细泉注。
所造趣未极,边陆任昏暮。
非关耽清娱,曾是秉远慕。
閒心始造理,忙意多失步。
嗟尔行道人,迫迫焉所赴。
道人不识忧,隤然罕所虑。
匈中有奇怀,常得山中助。
时乘酒半醺,或值睡初卧。
独往恣幽寻,欣若有所遇。
有时深林行,穿径忽失路。
有时湖上还,看云忘所务。
凝目孤鸢归,倾耳细泉注。
所造趣未极,边陆任昏暮。
非关耽清娱,曾是秉远慕。
閒心始造理,忙意多失步。
嗟尔行道人,迫迫焉所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人与世无争、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首句“道人不识忧,隤然罕所虑”,开篇即点明了道人的生活状态——无忧无虑,心境平和。接着,“匈中有奇怀,常得山中助”两句,进一步描述道人内心深处的独特情感,以及大自然对他的滋养与启示。
“时乘酒半醺,或值睡初卧”表现了道人生活的随意与自在,无论是微醺小酌还是短暂小憩,都显得轻松愉快。“独往恣幽寻,欣若有所遇”则体现了道人在自然中的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每一次的发现都能带给他欣喜。
“有时深林行,穿径忽失路。有时湖上还,看云忘所务”描绘了道人漫步于深林与湖畔的情景,迷失在自然的美景中,甚至忘记了世俗的事务。这种忘我沉浸的状态,正是道人追求的境界。
“凝目孤鸢归,倾耳细泉注”通过观察孤鹰归巢、倾听细泉流淌,进一步展示了道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所造趣未极,边陆任昏暮”表明道人对自然的探索永无止境,即使是在黄昏时刻,也依然乐此不疲。最后,“非关耽清娱,曾是秉远慕。閒心始造理,忙意多失步。嗟尔行道人,迫迫焉所赴”表达了对道人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在忙碌的尘世中,人们往往容易失去内心的平静与对真理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生活哲学,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故人多住山头寺,到日先烦问起居。
花柳西湖好时节,不来须寄几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