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抛火院,尘事难拘检。
物外乐逍遥,总疏远、征徭赋敛。
粗衣淡饭,据分且随缘,青峰畔,白云中,独把清闲占。
茅庐一厦,相称平生愿。
里面但容身,也不在、浮华妆点。
锁窗寂静,恣意任高眠,红日上,两三竿,犹自柴门掩。
既抛火院,尘事难拘检。
物外乐逍遥,总疏远、征徭赋敛。
粗衣淡饭,据分且随缘,青峰畔,白云中,独把清闲占。
茅庐一厦,相称平生愿。
里面但容身,也不在、浮华妆点。
锁窗寂静,恣意任高眠,红日上,两三竿,犹自柴门掩。
这首元代王丹桂的《心月照云溪·本名蓦山溪·山居述怀》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情景。首句“既抛火院,尘事难拘检”表达了诗人放弃世俗事务的决绝,意欲摆脱繁琐的官场和生活琐碎。接着,“物外乐逍遥,总疏远、征徭赋敛”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对征税劳役的疏离。
诗人选择过着简朴的生活,“粗衣淡饭,据分且随缘”,在青峰白云之间享受清闲,这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顺应自然的态度。他的居所虽简陋,却能满足他的心灵愿望,“茅庐一厦,相称平生愿”。他并不追求外在的繁华装饰,而是注重内心的安宁,“里面但容身”。
夜晚,窗户紧闭,静谧无声,他可以尽情地高眠,“锁窗寂静,恣意任高眠”。即使红日已升至两三竿,他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柴门未开,仿佛与世隔绝,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心灵自由和简单生活的理想境界,充满了道家的隐逸情怀。
一笑招真岩,屈指如昨日。
梅雨打溪船,回路顿萧瑟。
岂知数载后,相逢仕涂出。
复是暮春时,薰风转吕律。
武夷山甚高,千丈耸崷嵂。
昧者信谁知,见者多自失。
名父难为子,世论莫深诘。
要使学力健,用则定爵秩。
我亦理征帆,相将坐林密。
先乃送君归,斑衣入堂室。
从容奉亲欢,岂但文度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