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抱城南水竹幽,人传此地辟瀛洲。
祇因圣世容高隐,转觉名园有胜游。
黄绮衣冠汉图画,清商丝竹晋风流。
朱门邸第多朝列,几个抽簪未白头。
河抱城南水竹幽,人传此地辟瀛洲。
祇因圣世容高隐,转觉名园有胜游。
黄绮衣冠汉图画,清商丝竹晋风流。
朱门邸第多朝列,几个抽簪未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徐太守小瀛洲的景致与历史氛围。开篇“河抱城南水竹幽”,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小瀛洲周边环境的静谧与秀美,水波环绕,翠竹掩映,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感。接着,“人传此地辟瀛洲”一句,既点出了小瀛洲的历史地位,又暗含着对这里独特魅力的赞美。
“祇因圣世容高隐,转觉名园有胜游。”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小瀛洲之所以成为名园的原因,即在圣明的时代允许高士隐居,使得这里不仅成为了隐逸之地,也成为了人们向往的胜地。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小瀛洲独特文化价值的肯定。
“黄绮衣冠汉图画,清商丝竹晋风流。”这两句运用典故,将小瀛洲与古代的文人雅士相联系,暗示这里曾是文人墨客聚会、创作的场所,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黄绮代表的是汉代的隐士,清商丝竹则象征着晋代的音乐艺术,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展现了小瀛洲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朱门邸第多朝列,几个抽簪未白头。”这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小瀛洲的繁华与活力。朱门邸第代表着权贵阶层的生活,而“几个抽簪未白头”则暗示着即便是在这样的权贵之中,仍有人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为小瀛洲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徐太守小瀛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历史文化的价值,还蕴含了对隐逸生活与繁华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探讨,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汉家击匈奴,调发不停轨。
战骨窴颜山,流血疏勒水。
度幕愁单于,奏凯喜天子。
茅土锡有功,丹书曜连玺。
独惜飞将军,无能建尺咫。
白首失期会,塞下饮恨死。
遗腹有门风,吁嗟輮戎垒。
军败鼓不鸣,空拳何能耳。
期展曹柯盟,竟作莫敖祀。
彼苍良不仁,祖孙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