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怀夙约,踏月过禅林。
花落无人迹,径幽且独寻。
水通到门路,云识入庵心。
万物辉今夕,悠悠笙磬音。
春风怀夙约,踏月过禅林。
花落无人迹,径幽且独寻。
水通到门路,云识入庵心。
万物辉今夕,悠悠笙磬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探访圆通庵上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静谧而神秘的禅林氛围。首句“春风怀夙约,踏月过禅林”以春风为引子,暗示了诗人与圆通庵上人之间早有的约定,而“踏月”则渲染出夜晚探访的神秘感。接着,“花落无人迹,径幽且独寻”描绘了一幅花落满地、寂静无人、小径幽深的画面,诗人独自探寻的孤独与专注跃然纸上。
“水通到门路,云识入庵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水声潺潺仿佛引领着诗人接近目的地,而云彩似乎也识得诗人的心意,引导他进入庵中。最后,“万物辉今夕,悠悠笙磬音”则将整幅画面推向高潮,万物在这一晚都显得格外明亮,而悠扬的笙磬之音则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祥和,整个场景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成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病无佳思只深藏,漫绕东篱菊未黄。
最是一年秋好处,可能无酒过重阳。
月圆,伏惟三世诸佛。狸奴白牯,各各起居万福。
时中淡薄,无可相延,切希宽抱。
老水牯牛,近日亦自多病多恼,不甘水草。
遇著暖日和风,当下和身便倒。
教渠拽杷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可怜万顷良田,一时变为荒草。
江风萧萧江水清,飞蚊扑扑何处生。
驼肩豹脚嘴如铁,天使咂食同蝇虻。
先生暑困汗翻雨,僮仆摇扇疲屡更。
乘虚投隙肆毒吻,鼓翅舞足何其轻。
须臾含桃变柳絮,坐使饥腹成膨脝。
舍身施汝岂吾惜,逼耳最恶声娇狞。
有时缘拊于吾指,罪虽应尔心则矜。
露华清泚自可饮,戒汝慎勿贪芳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