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莲宝相》
《金莲宝相》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绿天欹盖护花房,细吐莲趺拥法王。

大叶深藏华藏界,金茎似吐玉毫光。

欲知多宝原无相,讵识曼陀未有香。

谁向色阴空际住,心灯意蕊本清凉。

(0)
鉴赏

这首诗《金莲宝相》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金莲花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哲思。

首联“绿天欹盖护花房,细吐莲趺拥法王”,以“绿天”形容花房周围绿叶的覆盖,形象地描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细吐莲趺拥法王”一句,将金莲花瓣比作法王,生动地展现了花瓣从花房中缓缓绽放的情景,赋予了花朵以神圣的象征意义。

颔联“大叶深藏华藏界,金茎似吐玉毫光”,进一步描绘了金莲花瓣的形态与色泽。通过“大叶深藏华藏界”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金莲花瓣与佛教中的“华藏界”联系起来,寓意着莲花的神圣与庄严。而“金茎似吐玉毫光”则直接赞美了金莲花瓣的色泽与光泽,仿佛是金色的茎干上吐露出晶莹的光芒,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颈联“欲知多宝原无相,讵识曼陀未有香”,转而探讨了莲花的内在本质与精神内涵。诗人借用“多宝”和“曼陀”这两个佛教词汇,表达了对莲花超越形相、香气的深层理解,强调了莲花内在的纯净与超脱。

尾联“谁向色阴空际住,心灯意蕊本清凉”,最后点明了诗人对莲花的哲思。通过“色阴空际住”这一表述,诗人暗示莲花虽生于尘世,却能超脱于世俗的束缚,保持内心的清凉与宁静。而“心灯意蕊本清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莲花内在精神的赞美,认为莲花如同一盏照亮心灵的明灯,其核心(意蕊)始终保持着清凉与宁静的状态。

综上所述,《金莲宝相》不仅是一首描绘金莲花瓣之美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追求。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又和·其二

往来鱼虎涧流浅,出没鼠狼庭草荒。

宅近市傍人不到,独迎西日上东墙。

(0)

送志宏西上

九州眼一槩,馀子真琐琐。

岳立培塿中,喜此高岋峨。

如公我辈人,取友亦到我。

挥毫赋垂天,风雨卷蓬颗。

相期八表游,未觉夙心左。

解龟醉江阁,酒面山月堕。

起瞻帝乡云,感叹不成坐。

何须飞霞佩,自办凌风舸。

瀛洲渺溟渤,万里一掀簸。

缄诗寄天涯,秉烛对新火。

那知市门仙,斗禄事么么。

空馀肠九回,上疏何日果。

(0)

续丽人行

画师不作春风面,岂是玉容容易见。

动人正在阿堵中,妙处犹须著歌扇。

沉香亭边初睡起,鬒发珑松薄梳理。

欠伸背面故作妍,半靥墙头出桃李。

画成众目争回顾,只欠孙娘折腰步。

似见不见愁杀人,始是人生肠断处。

愁肠易断可奈何,古往今来此恨多。

君不见李夫人,不肯回身看汉君。

又不见杨太真,拥行莫恋属车尘。

自古蛾眉多蠹国,玉颜画就还伤神。

(0)

烘被诗

烘被龟藏六,焞焞梨枣春。

不唯匀踵息,且以煖腰身。

扪虱閒寻句,听鸡怕及晨。

是中有真味,不羡北窗人。

(0)

送枣阳军使刘似之兼枣阳令·其一

四方男子志,当在壮年时。

民社非轻畀,才猷且小施。

附庸今列邑,大国古称随。

莫谓朝廷远,行看召驿驰。

(0)

和丁使君八咏楼·其一

八咏诗成沈隐侯,楼中风月尽兼收。

三千题里无新语,七百年间有胜流。

领客登临聊一快,举杯相属更无忧。

令威早晚冲天去,华表归时记旧游。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