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吊元鲁山·其二》
《吊元鲁山·其二》全文
唐 / 孟郊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自剖多是非,流滥将何归。

奔竞立诡节,凌侮争怪辉。

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

以兹见鲁山,道蹇无所依。

(0)
翻译
自我剖析常常发现许多对错,这种混乱将流向何处?
追逐名利的人们展示虚假的姿态,互相欺压,争夺显赫的地位。
传统的道德准则逐渐消亡,万物随之衰败凋零。
因此,看到这样的现实,如同鲁山般孤立无援,道路艰难,没有依靠。
注释
自剖:自我反省。
是非:对错。
流滥:混乱。
归:去向。
奔竞:追逐名利。
诡节:虚假的姿态。
凌侮:欺压。
怪辉:显赫的地位。
五常: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
销铄:消亡。
万类:万物。
衰微:衰败。
鲁山:比喻孤立无援的境地。
道蹇:道路艰难。
无所依:没有依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吊元鲁山(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世态的不满和对真理的追求。在这里,我将为您鉴赏这首诗。

“自剖多是非,流滥将何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混乱的社会现象,其中“自剖”指的是自我分析或自我批评,“是非”则代表着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当下社会中真伪难辨、黑白不分的无奈和愤慨,流滥泛滥之事无法归宿,无处安放。

“奔竞立诡节,凌侮争怪辉。” 这两句强调了人间的勾心斗角与虚伪表演。诗中通过“奔竞”来形容人们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立诡节”则指的是设立各种欺骗之计,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凌侮争怪辉”则是对那些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争夸奇特光辉的行为进行批判。

“五常坐销铄,万类随衰微。” 这两句表达了道德规范和社会风气的沦丧。古代儒家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即所谓的“五常”,这里“坐销铄”意味着这些美好的品质正在消失,不能坚守;“万类随衰微”则是指各种事物都跟随着这些美好品质的消逝而变得渺小无力。

“以兹见鲁山,道蹇无所依。” 最后两句通过“鲁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了方向和依托的困惑。这里的“以兹”是指由此,即借助这首诗;“见鲁山”则是在感叹或看到了鲁山的智慧与高尚被忽视的情形;“道蹇无所依”意味着正道难行,没有可以信赖和依傍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恶化、道德沦丧的忧虑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失去精神支柱的无奈与困惑。

作者介绍
孟郊

孟郊
朝代:唐   字:东野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生辰:751~814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猜你喜欢

次韵答马中玉三首·其三

仁气已蒸全楚尽,同云欲合暮江前。

争春梅柳无三月,对雪樽罍属二天。

(0)

再答静翁并以筇竹一枝赠行四首·其三

一筇九节添行李,用得人间处处尊。

只要上山行饱饭,莫将风雪打人门。

(0)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其四

红紫欲疏啼百劳,洞宫春色醉蟠桃。

虚窗酒病扶头起,强取金钗痒处搔。

(0)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其九

双盘锦带丁香结,窄袖春衫甘草黄。

旧赠恐能开宝匣,新年时候梦残妆。

(0)

入穷巷谒李材叟翘叟戏赠兼简田子平三首·其一

紫冠黄钿网丝窠,蝶绕蜂围奈晚何。

二叟家居如避世,开门自少俗人过。

(0)

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其二

黄花节晚犹可惜,青眼故人殊未来。

金蕊飞觞无计共,香钿满地始应回。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