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入内供奉僧》
《赠入内供奉僧》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nèigòngfèngsēng
táng / dòng

nèi殿diàntánjīngqiè怀huáizhōuguīyǐnquánguāi

shùtiáoquèwěiláinánhǎidàochánshēngzàojiē

shízhěnwénhánshāntóngpíngkǒusāijǐngzhōngchái

yīnféngxià西míngjiǎngjuégōngrénfèngchāi

翻译
在宫殿内讲解佛经让皇帝心满意足,但沃州归隐的计划却完全违背了心愿。
几只像雀尾的鸟儿从南海飞来,御街上响起了蝉鸣声声。
石枕上刻着山间的叶纹,铜瓶口塞满了井中的木柴。
因为恰好赶上夏日西明寺的讲经活动,不知不觉间宫女们都取下凤钗聆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表明僧人曾在皇宫内部讨论佛经,触动了帝王的心怀,但他选择了隐居于沃州,以寻求心灵的完全解脱。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通过鸟儿飞向南海和蝉虫鸣叫在皇家街道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则是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他用石头作枕,枕上有山间叶子的纹理;他的水瓶堵塞着井中的柴草,这些都是他与自然亲近、简约自得的生活状态的体现。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表达了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僧人沉浸于佛法的宣讲之中,以至于未察觉到宫中的女侍者正轻轻地摘下他们头上的华美饰物——凤钗。这不仅显示了僧人的专注和心无杂念,更象征着他对世俗荣华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净化与解脱的境界。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西湖寓庐

白社论交,留此间香火因缘,割半壁栖霞,暂归结十六年尘梦;

青山有约,期他日烟云供养,挈一肩行李,重来听百八杵钟声。

(0)

观澜书院联

翻水成文,须知苏海韩潮,不外渊源洙泗;

观澜有术,安得乘风破浪,直教回溯瀛洲。

(0)

酉阳州试院联

绝磴蹑天梯,鸟道穷幽,惜此地未来灵运驾;

名山留洞府,龙威探秘,问诸生谁是茂先缘。

(0)

挽曾国荃联

公诚社稷干城,大难削平,偏灾历拯,综论丰功硕德,炳耀寰区,即今钟阜宣猷,循文正遗规,一意宽仁培国脉;

帝倚东南柱石,威扬中外,福荫江淮,争钦荷宠承休,康强元老,岂料竹林增感,致武乡尽瘁,卅年栽植哭师门。

(0)

贺阮元80寿联

新恩又见临裴野;近事争传保郑乡。

(0)

史梦兰继室田太夫人九十大寿

玉树承欢,金萱介祉;九旬设帨,正月筵开。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