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诚社稷干城,大难削平,偏灾历拯,综论丰功硕德,炳耀寰区,即今钟阜宣猷,循文正遗规,一意宽仁培国脉;
帝倚东南柱石,威扬中外,福荫江淮,争钦荷宠承休,康强元老,岂料竹林增感,致武乡尽瘁,卅年栽植哭师门。
公诚社稷干城,大难削平,偏灾历拯,综论丰功硕德,炳耀寰区,即今钟阜宣猷,循文正遗规,一意宽仁培国脉;
帝倚东南柱石,威扬中外,福荫江淮,争钦荷宠承休,康强元老,岂料竹林增感,致武乡尽瘁,卅年栽植哭师门。
此挽联高度赞扬了曾国荃的丰功伟绩与品德之崇高。上联以“公诚社稷干城”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曾国荃在国家危难之际,如同坚不可摧的城墙一般,为国家稳定与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接着“大难削平,偏灾历拯”进一步强调了他在面对各种困难与灾难时,都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综论其丰功硕德,“炳耀寰区”,则表明他的功绩光照四海,影响深远。
下联则从另一个角度赞美曾国荃,称他为“帝倚东南柱石”,意指他是朝廷倚重的南方支柱,不仅威震国内外,更是在江淮地区播下了深厚的福泽,深受百姓爱戴与钦佩。然而,联中也透露出一丝悲情,“岂料竹林增感,致武乡尽瘁”,意料之外的是,这位元老级人物在竹林之地(可能暗指隐居或晚年生活)却因过度劳心劳力而尽瘁,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与惋惜。
最后,“卅年栽植哭师门”则以“卅年”概括了曾国荃一生的辛勤付出,以及“哭师门”表达了后人对其逝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他的敬仰与怀念。整联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表达,全面展现了曾国荃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与军事领袖的辉煌成就与高尚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