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抵天津闻大驾驻潼关三日》
《抵天津闻大驾驻潼关三日》全文
清 / 曾广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词客惊魂访旧畿,王良策马野鸿蜚。

身兼雄剑无长物,心与龙旗共壮飞。

阅武宫前种杨柳,海光寺口盛蔷薇。

今日并随城郭尽,苏仙何处更沾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抵达天津时,听到皇帝驻扎在潼关三日的消息后,内心涌动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历史事件对个人心灵的影响。

首联“词客惊魂访旧畿,王良策马野鸿蜚”,以“词客”自指,表达了诗人作为文人对时局变化的敏感和内心的震动。同时,“王良策马”这一典故,暗喻皇帝的英明决策,而“野鸿蜚”则以鸿雁飞翔的形象,象征消息的迅速传播。

颔联“身兼雄剑无长物,心与龙旗共壮飞”,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自己比作“雄剑”,虽无多余之物,却蕴含着力量与决心;“心与龙旗共壮飞”则表达了诗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共同面对挑战的决心和豪情。

颈联“阅武宫前种杨柳,海光寺口盛蔷薇”,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阅武宫前的杨柳,象征着国家的军事训练和准备;海光寺口的蔷薇,则暗示着和平与繁荣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当时的场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尾联“今日并随城郭尽,苏仙何处更沾衣”,以“城郭尽”象征时代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苏仙何处更沾衣”则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苏仙的追思,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整首诗在历史与个人情感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既展现了对时事的关注,也流露出深沉的个人情怀。

作者介绍

曾广钧
朝代:清

曾广钧(1866年-1929年),字重伯,号伋庵,又号伋安,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孙。曾广钧为曾国藩三子曾纪鸿长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
猜你喜欢

夏日同陈梅臣洪药倩诸子过芥庵访天然和尚

息影久闭关,烟景隔城市。

山色不到门,鸟音少入耳。

兹来扣禅扉,风物何清美。

林深暑气薄,百卉献朱紫。

荷香扑面来,鸟语奏宫徵。

泠泠清磬声,袅袅茶烟起。

山僧智慧人,大阐宗门旨。

法华自庄严,指授皆正始。

啜我以新茗,复茹以芳芷。

相对共清言,行行聊且止。

兴尽复弹棋,形神俱豁尔。

笑玩世间人,那能不禅喜。

(0)

题县八景·其七柑榄松风

干霄古木上蟠龙,响根禅林和晚钟。

历尽炎寒多岁月,森林共仰大夫封。

(0)

集北郭禅院喜邓羽卿冒雨至赋得风雨亦来过二首·其二

有客寻溪到若耶,雨痕犹带黛云斜。

双趺半榻尘心寂,疑向曼陀坐落花。

(0)

秋日入白云访雪谷密因诸上人精舍二首·其二

秋山乘兴信蓝舆,支遁山云独掩庐。

真谛可参无上法,浮生暂署阿兰居。

双趺慧日依林静,半岭晨钟集涧疏。

此地情缘知不浅,何年身世许凭虚。

(0)

过小溪

三秋行迹滞新城,岐路霜侵一剑横。

雨洗霜枫明组练,唳传皋鹤壮霓旌。

但闻白酒能将馌,不识青骢可避行。

愧我后尘同靡盬,漫劳山鸟解相迎。

(0)

客思

不知行迹暮,江上已徂秋。

客子关山外,美人天际头。

霜月孤逾白,银河冻不流。

佩刀看欲试,谁复怯衾裯。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