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吹台树,树叶高下飞。
嗟哉两游子,远适不念归。
马蹇负橐行,鞭断持竹枝。
徬徨吹台下,据地擢素髭。
借问客游子,飘飖欲何之。
乃云适西北,又不入帝畿。
闻有燕赵士,尚义如渴饥。
虽则如渴饥,昔是而今非。
高冈多蒺藜,下室多伊威。
黄河问清水,升斗不可希。
风吹吹台树,树叶落不远。
嗟尔两游子,远行莫如返。
风吹吹台树,树叶高下飞。
嗟哉两游子,远适不念归。
马蹇负橐行,鞭断持竹枝。
徬徨吹台下,据地擢素髭。
借问客游子,飘飖欲何之。
乃云适西北,又不入帝畿。
闻有燕赵士,尚义如渴饥。
虽则如渴饥,昔是而今非。
高冈多蒺藜,下室多伊威。
黄河问清水,升斗不可希。
风吹吹台树,树叶落不远。
嗟尔两游子,远行莫如返。
这首诗描绘了在吹台之下,两位游子远行的情景。风吹动着吹台的树木,树叶随风起舞,象征着游子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和变化。诗人通过“嗟哉”表达了对游子远离家乡,不知何时能归的感慨。
接着,诗人描述了游子们的艰难境遇:他们的马匹疲惫,无法承载足够的行囊,只能用竹枝代替鞭子驱赶。他们徘徊在吹台之下,愁容满面,用手拔出胡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定。诗人询问游子的目的地,得知他们将前往西北,但并不进入京城。这反映了游子们追求的可能是某种理想或道义,而非世俗的权力和地位。
然而,诗人指出,他们所追求的地方充满了困难和挑战:“高冈多蒺藜,下室多伊威。”这里的“蒺藜”和“伊威”都是比喻性的词汇,象征着旅途中的障碍和困境。黄河的水虽然清澈,却难以满足他们升斗之需,暗示了他们面临的物质生活的困苦。
最后,诗人再次强调了风吹动吹台树的情景,树叶虽然落下不远,却也预示着游子们可能面临的命运——即使努力挣扎,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诗人以“嗟尔两游子,远行莫如返”结束,表达了对游子们远行的担忧和对回归家乡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游子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他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读书无见功,要足补吾拙。
时从千载上,坐友万人杰。
心源贮古月,表里湛空澈。
政缘老懒故,早觉追随苶。
推迁怀短檄,甚愧固穷节。
安阳耆旧衰,风采漫笔舌。
翩翩阿瞒孙,乃出诸椽列。
爽气不可招,敌榜近缧绁。
只今官罢休,道学归澡雪。
加飧一言足,人事会有别。
昔日何人画于菟,君家独有他家无。
宣城老包骨已朽,纷纷俗子尚欢呼。
大虎蹲踞小虎戏,目光注射百步外。
名画多闻内府收,人间岂惜千金费。
巉巉岩岩谷中石,老树穹枝拂秋色。
锐头将军射不得,却挂江南使君壁。
林间一啸四山风,麇惊狐号鸟堕空。
不向南山随李广,只愁东海笑黄公。
忆昔余顽少小时,先生教诵荆公诗。
只今耆旧无新语,赖有庐山病可师。
立我谨外揵,逐物戒内热。
樊然辨物我,此意犹屑屑。
是身本虚空,何者为六结。
虽慧念不起,虽定照不灭。
无我与我所,观亦于何设。
右臂弹已化,左肘柳方蘖。
顾君进此道,遗我自朝彻。
不见鲁东家,意与我俱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