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卢曾见老黄梅,一首长廊落韵诗。
既是同坑无异土,家私莫与路人知。
老卢曾见老黄梅,一首长廊落韵诗。
既是同坑无异土,家私莫与路人知。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普济所作的《送广州泰长老》,以老卢和老黄梅为引子,表达了对泰长老的送别之情。首句“老卢曾见老黄梅”暗示两位僧人年事已高,如同黄梅时节的老树,经验丰富。次句“一首长廊落韵诗”描绘了长老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离别赠诗如同长廊上的韵律,富有诗意。
“既是同坑无异土”一句,将僧人间的深厚情谊比作同处一个修行的坑(指佛教修行的场所),强调他们之间的默契和共同经历。最后一句“家私莫与路人知”,寓意长老的行迹和德行犹如家私,不应随意对外人透露,体现了对长老清修生活的尊重和保护。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隐喻,既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和祝福,也寓含了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尊重,是一首深情而内敛的送别诗。
记得白公语,七十欠三年。
十千一斗酤我,休惜杖头钱。
遍地春声歌鼓,满眼斜阳烟草,思发牡丹前。
曲水自今古,风日为谁妍。住为佳,聊复尔,爱云山。
浩歌未已,花外新月一钩悬。
最好平安传语,道是阴晴有准,万里下吴船。
但愿人难老,不羡酒中仙。
笼柳堤烟,过墙淮月,寄情今古悠悠。
径开三益,松菊几番秋。
琴趣无弦有会,新声播、山晚青留。
烟波外,连绵不断,天北是神州。云浮。
游子意,秦关万里,终日凝眸。
溯书光藜杖,机影灯篝。
无恙春晖寸草,归期阻、清渭东流。
桄榔下,鹩枝偶托,重赋仲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