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又逢秋,潇潇揽敝裘。
五更初过雁,万里只孤舟。
路隔行中断,江寒影独流。
所嗟云汉翼,飘泊向何洲。
为客又逢秋,潇潇揽敝裘。
五更初过雁,万里只孤舟。
路隔行中断,江寒影独流。
所嗟云汉翼,飘泊向何洲。
这首《舟夜闻雁》由明代诗人郑学醇创作,描绘了诗人乘舟夜行时,听到雁鸣所引发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为客又逢秋”,点明了诗人的身份——旅人,在秋季这个季节里再次踏上旅途,预示着离别与漂泊的主题。接着,“潇潇揽敝裘”一句,通过描写诗人披着破旧的裘衣在风中行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与孤独的氛围。
“五更初过雁”描绘了夜晚五更时分,大雁飞过的景象,雁阵的南迁北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迁徙。“万里只孤舟”则将个人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强调了个体的渺小与孤独感。
“路隔行中断,江寒影独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寂静,行船在江面上孤独地前行,仿佛与外界隔绝,江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寒冷,倒映出孤单的影子。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最后,“所嗟云汉翼,飘泊向何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渴望。云汉翼象征着飞翔的自由,但最终却只能飘泊不定,不知归宿在何方。这不仅是对雁的处境的同情,也是诗人自身情感的投射,流露出对人生漂泊无定、寻求安定归宿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