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
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雪景图。开篇“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和对意外降临的雪花的喜悦。在古代文化中,雪常被赋予吉祥之义,这里的“承恩”二字暗示了这种寓意。
接着,“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雪水融融、春色初绽的情景。这里的“河汉”指的是天上的银河,而“花逼艳阳开”则是说春日之阳光透过花朵,显得格外明媚。
第三句“我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诗人自谦没有看到丰收的瑞象,却不知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才能。此处“燮理”指的是烹饪,意指诗人的才华犹如烹饪美食一般。
最后,“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诗人以撒盐比喻自己的文学创作,如同厨师调味一般希望能与张丞相的文学才能相媲。这里的“愿糁”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而“和羹梅”则是在赞美对方文采如春日梅花般清新脱俗。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还通过对雪的描写和烹饪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文学才华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