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欲满浣花笺,席暖方知坐榻穿。
冷落琴书虚壮岁,寂寥灯火逼残年。
鸢肩自古多腾上,呵壁无劳独问天。
入世近来如退鹢,著鞭恐让祖生先。
新题欲满浣花笺,席暖方知坐榻穿。
冷落琴书虚壮岁,寂寥灯火逼残年。
鸢肩自古多腾上,呵壁无劳独问天。
入世近来如退鹢,著鞭恐让祖生先。
这首诗《愁吟》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首联“新题欲满浣花笺,席暖方知坐榻穿”,以“新题”和“浣花笺”的使用,暗示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与对文字的热爱,同时“席暖”与“坐榻穿”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颔联“冷落琴书虚壮岁,寂寥灯火逼残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流逝的感慨。琴书代表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修养,但“冷落”二字透露出其在壮年时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寂寥灯火”则预示着晚年生活的孤独与无奈,将个人命运与时间的无情推进紧密相连。
颈联“鸢肩自古多腾上,呵壁无劳独问天”,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成功之路的羡慕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鸢肩比喻那些能够迅速升迁的人,而“呵壁问天”则是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切关注。
尾联“入世近来如退鹢,著鞭恐让祖生先”,以“退鹢”和“祖生”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复杂心情。“退鹢”意味着在逆流中挣扎前行,“著鞭”则是指抓紧时机,但又担心自己行动不够迅速,会落后于人。这一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忧虑,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努力。
整体而言,《愁吟》一诗通过对个人情感、时代背景和历史哲思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个人际遇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