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塔寺,并引》
《石塔寺,并引》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

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

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

何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

斋厨养若人,无益祇贻患。

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0)
注释
饥眼:饥饿的眼睛。
眩:模糊不清。
东西:指方向或视觉上的模糊。
诗肠:写诗的心思。
忘早晏:忘记早晚。
虽:虽然。
知:知道。
灯:灯火。
是:是。
火:火源。
不悟:不明白。
钟:钟声。
非:不是。
饭:饭食。
山僧:山中的僧人。
异:不同于。
漂母:漂母,古代故事中接济落难者的妇人。
但:只是。
供:提供。
一莞:微微一笑。
何为:为何。
讪:嘲笑。
斋厨:斋堂厨房。
养:供养。
若人:那样的人。
无益:没有益处。
祇:只。
贻患:带来麻烦。
乃知:这才明白。
饭后钟:饭后的钟声。
阇黎:和尚。
盖:大概,表示推测。
具眼:有独到的眼光。
翻译
饥饿的目光看东西都模糊不清,写诗的心思让我忘记了早晚。
虽然我明白灯是照明的火源,却没想到钟声并非饭食的信号。
山中的僧人不同于漂母,他们只提供短暂的微笑。
为何过了二十年,我还记得这样的嘲笑?
斋堂厨房供养的人,实际上并无益处,只会带来麻烦。
这才明白,饭后的钟声提醒,原来是和尚有独到的眼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饥饿中对食物的渴望与错觉,以及对过去记忆的反思。诗人以饥眼眩视东西,连诗思也被忽略,表达了极度渴望食物的心情。"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则写出了在极度饥饿中,对任何可能成为食物的东西都产生错觉,但又明白事实上它们并不能充饥。

接下来的"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诗人提到了山中的和尚对待食物的态度,以及他自己的困境,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何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则是诗人反思过去二十年的生活,这些回忆如今却变成了嘲笑。

最后两句"斋厨养若人,无益祇贻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表达了即便是在寺庙中供奉的食物,也成为了无用的累赘,最终导致了痛苦。而当饭菜摆在面前,那些原本令人困惑的事物都变得清晰可辨。

整首诗通过对饥饿和食物的渴望,以及对过去记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秋日雨中

贫舍珠如谷,荒村雨似尘。

日来官府峭,莫怪索租人。

(0)

柳塘风静

回合春塘水,无风一鉴平。

垂杨自天境,多个是蝉声。

(0)

送㢲上人还台州

挂锡遥怜野寺钟,赤城何处问芙蓉。

归心千里月千里,行色一重山一重。

霞洞春深多药味,石桥云断少人踪。

秋风红叶桃花似,此日相期谷口逢。

(0)

和大章雪里送诗

山翁卧雪寒且饥,敲门有客来送诗。

诗中一字煮不得,妻儿争怒吾独奇。

閒粘素壁时一见,恍若此老来茅茨。

洛阳贤令久难觏,剡溪故人多别离。

寒窗得此真自慰,绝胜赠我珠与玑。

呼童索笔追和欲走谢,天阴地远出入愁无驴。

(0)

雨楼有感

缥缈飞楼带夕阳,南湖秋色正苍茫。

烟开兰桨鸳鸯冷,风度莲舟菡萏香。

城堞无端悲远客,山川信美是他乡。

忘机却羡河间鸟,日傍寒漪狎野航。

(0)

早秋过朱子葵太守鹤洲草堂对雨分韵得飞字

方花础润晚凉归,隔浦莲舟望渐稀。

林下自闻秋叶雨,灯前亦有草虫飞。

巡檐半湿黄藤杖,倚槛重添白苧衣。

明发霅溪新水下,前村应没旧渔矶。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