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栖贤山居十首·其四》
《栖贤山居十首·其四》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自笑吾生足,支藤上紫霄。

松门山日近,野火石云烧。

老母留芋供,邻僧隔水招。

一声樵笛响,催我下峰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自笑吾生足”,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暗示了对世俗繁华的不屑。接着,“支藤上紫霄”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攀登山顶的情景,藤条成为他攀登的工具,而“紫霄”则象征着高远的境界,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松门山日近,野火石云烧”两句,通过对比和动态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既亲近又神秘的氛围。松门暗示着山中幽静的入口,而“山日近”则意味着阳光温暖,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野火与石云的燃烧,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山林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老母留芋供,邻僧隔水招”描绘了诗人与外界的联系,母亲的芋头供养和邻寺僧人的邀请,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和谐。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前文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世界。

最后,“一声樵笛响,催我下峰腰”以一声悠扬的笛声结束,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释放。笛声仿佛在提醒诗人,即使在山中隐居,也不能忘记与世间的联系,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继续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北窗病起

一饥可忍万缘轻,况复幽窗疾渐平。

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

道边尘起频障扇,门外波清剩濯缨。

不为褊心憎薄俗,客星祠下是归程。

(0)

五鼓起坐待旦

睡觉初闻鸡一鸣,披衣危坐待窗明。

残躯已向闲中老,痴梦犹寻熟处行。

南北迢迢悲往事,古今莽莽叹浮生。

伯伦一锸君休笑,冢象祁连亦已平。

(0)

小江

细霭斜阳一片秋,数家茅屋小江头。

橹声远入菰芦夹,鸟阵斜飞兰杜洲。

暂住便成闲啸咏,欲归更复小迟留。

老翁脚力犹能健,明日重来倚寺楼。

(0)

示客

桑柘成阴百草香,缫车声里午风凉。

客来莫说人间事,且共山林夏日长。

(0)

小楼

瓦叠鱼鳞栋展虹,清虚容膝小楼东。

帘高甍耸朝迎日,窗静棂疏昼捲风。

岑远暮岚屏隐映,月残晓影玉玲珑。

纱幮一枕华胥梦,看取逍遥田舍翁。

(0)

归朝欢

万里康成西走蜀。药市船归书满屋。

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汉简雠天禄。好之宁有足。

请看良贾藏金玉。记斯文,千年未丧,四壁闻丝竹。

试问辛勤携一束。何似牙签三万轴。

古来不作借人痴,有朋只就云窗读。忆君清梦熟。

觉来笑我便便腹。倚危楼,人间何处,扫地八风曲。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