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七章明般若无诤·其七》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七章明般若无诤·其七》全文
唐 / 傅翕   形式: 古风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

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

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

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

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

无心舍离于生死,涅盘无心亦不追。

涅盘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

般若无心明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

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

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

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复遣。

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0)
鉴赏

这首诗《行路难》的第七章,名为“明般若无诤”,由唐代诗人傅翕所作。诗中以“般若”为核心,探讨了生死与涅槃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理解“无心”来达到解脱的境界。

开篇以“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两句,引出对般若智慧的思考,指出般若的本质是清净的,生死的根源则是虚幻微小的。接着,“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强调了生死本身即是般若的体现,脱离这个本质去寻找真理,只会背道而驰。

“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警示人们如果执着于生死的分别,将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接下来,“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指出正确的方法在于将生死视为工具,而非追求的目标,否则会陷入虚妄的迷途。

“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无心舍离于生死,涅盘无心亦不追”表明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语言和概念的束缚,不依赖于净与秽的对立,以无心的态度面对生死。进一步,“涅盘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揭示了涅槃与生死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在无心的状态下,二者皆是般若智慧的显现。

“般若无心明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强调了般若智慧的实质是无心的明照,没有固定的形态或用途,也不需要言语的表达。最后,“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指出真正的智慧不会被各种见解所束缚,而是如同法王一般,能够治愈众生的种种迷惑和苦难。

整首诗通过层层深入的论述,引导读者理解般若智慧的核心在于无心,只有通过无心的觉悟,才能真正解脱生死的束缚,达到涅槃的境界。

作者介绍

傅翕
朝代:唐

猜你喜欢

次韵缪教授·其一

山花忍作寿阳妆,且著胭脂入艳阳。

细雨春风谁会得,溪桥空自落幽香。

(0)

暑中·其二

晚云藏日下山腰,海气吹凉片月高。

梦觉小楼人不寐,五更风送浙江涛。

(0)

人日

满地茸茸百草芽,青青知已到山家。

东风一夜吹窗雨,又得红梅两树花。

(0)

与成季弈棋

明月水声湍激,凉风山气高华。

棋罢不知时世,酒行无奈诗家。

(0)

十三日诵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之句成诗十首·其八

雨后乍晴时,春意满村落。

香处是梅花,青烟动林薄。

(0)

题贯时轩

柯叶贯四时,不为寒暑变。

理事俱到处,因之亦可见。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