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隆帝道,戎蛮或不宾。
徐夷兴有周,鬼方亦违殷。
今在盛明世,寇虐动西垠。
豺狼染牙爪,群生号穹旻。
元帅统方夏,出车抚凉秦。
众贞必以律,臧否实在人。
威信加殊类,疏逖思自亲。
单醪岂有味,挟纩感至仁。
武功尚止戈,七德美安民。
远迹由斯举,永世无风尘。
重华隆帝道,戎蛮或不宾。
徐夷兴有周,鬼方亦违殷。
今在盛明世,寇虐动西垠。
豺狼染牙爪,群生号穹旻。
元帅统方夏,出车抚凉秦。
众贞必以律,臧否实在人。
威信加殊类,疏逖思自亲。
单醪岂有味,挟纩感至仁。
武功尚止戈,七德美安民。
远迹由斯举,永世无风尘。
这首诗是张华所作的《晋凯歌二首》中的第一首,名为“命将出征歌”。全诗通过描绘古代帝王时期对异族的征伐与安抚,以及对当今盛世下出征将领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向往。
诗中首先提到古代帝王如虞舜(重华)时,虽然帝道昌隆,但仍有戎蛮不顺服。接着,诗人列举了周武王征服徐夷、殷商末年鬼方叛乱的例子,暗示历史上的征伐与统一。然后,诗人转向描述当前的时代背景,指出在盛世之下,边疆仍有敌寇侵扰,比喻为“豺狼”般的威胁,给民众带来苦难。
在此背景下,诗人赞扬了出征的元帅,称其为“方夏”的统帅,即代表了国家的正统力量。元帅率领军队出征,不仅是为了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威信”来影响远方的异族,使之愿意归顺。诗人强调了“武功”与“止戈”的结合,即在军事力量的基础上,更注重通过仁慈和道德的力量来安抚异族,实现真正的和平。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出征将领的敬意,认为他们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更具备“七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和,这些美德使得他们在治理国家和安抚民众方面表现出色。通过这次出征,诗人期望能够消除边境的动荡,使国家永远处于和平状态,不再遭受战争的困扰。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对比和对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平与道德治国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