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归林窠,风林失旧柯。
绕树频三匝,巢倾可奈何!
倦鸟归林窠,风林失旧柯。
绕树频三匝,巢倾可奈何!
这首诗以“倦鸟归林窠”为引子,描绘了倦鸟归巢的场景,同时也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首句“倦鸟归林窠”,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倦鸟飞回巢穴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也暗含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
接着,“风林失旧柯”一句,通过“风林”与“旧柯”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这里的“旧柯”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或熟悉的事物,而“风林”则代表了外界的动荡和变化。这一对比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迁,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易。
“绕树频三匝,巢倾可奈何!”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倦鸟在寻找归巢的过程中,多次环绕树木飞翔,却最终发现巢穴已倾覆,无法安栖。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倦鸟的困境象征着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的无力感和无奈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婉娈为童子,父母不暂离。
出门十顾望,恒恐儿寒饥。
受气素薄弱,既长犹尪羸。
多疢贻亲忧,焉保黄发期。
庸知四十载,老大生须髭。
中朝玷荣禄,出使万里归。
公厨饭白粲,文锦褰华衣。
衣食岂不美,亲养弗可追。
初度临兹辰,怆恻有馀悲。
海波逝莫回,悲伤竟何为。
种竹成林岁又年,只同淇澳与湘川。
根深满占千弓地,衍派遥分一派原。
广庇岂惟阴漠漠,长流还喜韵涓涓。
卫公拟德称乡国,蒙叟题名入简编。
曳杖借看无俗士,炼丹分汲有神仙。
笋生龙角休教斸,茶采金芽却藉煎。
綵凤仪留供宿息,白鸥盟在任飞骞。
筼筜继本非徒尔,江汉朝宗不偶然。
律吕声音谐郢曲,礼盈沾溉想吴田。
万竿引我纡闲步,隐逸于君得比肩。
清簟展馀当夏日,尘缨濯后傍凉天。
衰迟倘许频相过,载咏诗章笔如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