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七龄把书轴,五十三年风转烛。
少年意气今白头,缩项拳身一蜗壳。
中遭丧乱风尘昏,十载流离窜山谷。
衰拙更作杞人忧,端居自效唐衢哭。
五侯七贵驰高轩,君卿子云入华屋。
纷纷于我亦何有,独倚孤云眇天末。
千龄百代一山丘,新人旧人莽相续。
饥饱苦乐度一世,苦为太仓赢粒粟。
我年六十看若尔,天纵假年几转毂,脱巾且进杯中渌。
我生七龄把书轴,五十三年风转烛。
少年意气今白头,缩项拳身一蜗壳。
中遭丧乱风尘昏,十载流离窜山谷。
衰拙更作杞人忧,端居自效唐衢哭。
五侯七贵驰高轩,君卿子云入华屋。
纷纷于我亦何有,独倚孤云眇天末。
千龄百代一山丘,新人旧人莽相续。
饥饱苦乐度一世,苦为太仓赢粒粟。
我年六十看若尔,天纵假年几转毂,脱巾且进杯中渌。
这首清代诗人张裕钊的《对酒》描绘了诗人一生的沧桑与感慨。首句“我生七龄把书轴”,以幼年的勤奋好学起笔,接着“五十三年风转烛”形象地比喻岁月如梭,人生短暂。诗人感叹“少年意气今白头”,青春不再,自己如同“缩项拳身一蜗壳”,形容衰老之态。
中年遭遇战乱,“十载流离窜山谷”,生活动荡不安,诗人忧虑国事,自我比作“衰拙”的杞人,又如唐衢般独自哀叹。接下来,诗人看到权贵们的奢华生活,认为与己无关,“纷纷于我亦何有”,而自己“独倚孤云”,超然物外。
“千龄百代一山丘”,暗示世事变迁,人生如过客;“新人旧人莽相续”,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诗人感慨“饥饱苦乐度一世”,生活困顿,只为官府微薄的粮食。“苦为太仓赢粒粟”揭示出社会不公。最后,诗人六十岁时看透世事,即使天命难测,仍借酒浇愁,“脱巾且进杯中渌”。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生涯感慨,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和淡泊名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