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山覆瓿两相痴,辛苦才供世俗嗤。
壮不如人徒自悔,老能学易未过时。
懒犹堪草归田赋,钝岂能吟对御诗。
惟有聃书宜北面,存元守黑畏人知。
藏山覆瓿两相痴,辛苦才供世俗嗤。
壮不如人徒自悔,老能学易未过时。
懒犹堪草归田赋,钝岂能吟对御诗。
惟有聃书宜北面,存元守黑畏人知。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人物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次韵竹溪一首》。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自我反思的情感。
"藏山覆瓿两相痴,辛苦才供世俗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批判态度,"藏山覆瓿"象征着隐逸之士对世事的疏离,"两相痴"则是说这种隔绝和疏远已经成为一种痴迷。而接下来的"辛苦才供世俗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辛勤劳作所得仅能博取世人一笑的无奈。
"壮不如人徒自悔,老能学易未过时。"
这里诗人反思自己的青春没有达到他人的水平,只能自我叹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学习到更为简单的事情,但时间已经过去,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流逝和个人成就不足的哀愁。
"懒犹堪草归田赋,钝岂能吟对御诗。"
这两句则是说诗人虽然懒散,但也愿意像古代隐逸之士那样归隐田园,写下田园生活的诗篇。而后面的"钝岂能吟对御诗",则表达了即便自己才能平庸,也希望能够有机会面对君主吟诵自己的诗歌。
"惟有聃书宜北面,存元守黑畏人知。"
最后两句则是说诗人唯一的乐趣是阅读古代圣贤之书《春秋》,而且应当面朝北方,这在古代有尊重、恭敬的意味。而"存元守黑畏人知",则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对于外界观察自己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与社会批判,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又不得志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