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疏慵一腐儒,长年离索与谁俱。
杜门有意修黄老,开卷无心诵典谟。
不是穿林寻鹤鹿,即来临水伴龟鱼。
故人今日如君少,乘兴还能过我无。
老大疏慵一腐儒,长年离索与谁俱。
杜门有意修黄老,开卷无心诵典谟。
不是穿林寻鹤鹿,即来临水伴龟鱼。
故人今日如君少,乘兴还能过我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儒生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老大疏慵一腐儒"表明他已经年迈,心态淡泊,对于功名利禄没有过多的追求。"长年离索与谁俱"则透露出一种孤独感,他似乎在问自己,这些年的索取与谁共享。
"杜门有意修黄老"表明诗人对道家思想有所向往,想要像古代哲学家那样去修身养性。然而"开卷无心诵典谟"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他虽然打开书本,但并没有专心致志地去研读经典。
接下来的两句"不是穿林寻鹤鹿,即来临水伴龟鱼"则是对诗人生活态度的进一步描绘。他既不像一些道士那样四处寻访仙药,也不刻意去追求与仙境生物的交往,而是选择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简单生活。
最后两句"故人今日如君少,乘兴还能过我无"中,诗人似乎在感慨时间流逝。"故人"指的是过去的朋友或知己,"今日如君少"可能是在说这些旧友现在都已年轻不再,或是已经远去。"乘兴还能过我无"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到了这个年纪,他依然能够保持一种超脱物外、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